人幣持倉上限再放寬業界:長遠增流動性

人幣持倉上限再放寬
業界:長遠增流動性

【本報訊】面對新加坡、英國等覷覦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競爭,金管局昨主動進一步放寬人民幣持倉淨額(NOP)上限,不再一刀切鎖死於20%的限額內,銀行可根據需要自行調節至監管者「首肯」的上限。
記者:李芳芳、董曉沂

銀行界普遍認為,新措施長遠將增加本港人幣業務的流動性和靈活性,但短期作用輕微,暫毋需新增該額度。新措施將允許銀行因應自身資金狀況,設立內部人幣NOP上限,不再受制於此前劃一的20%上限,但須向金管局證明自設的上限,對其人幣業務性質與規模是審慎和恰當,而日後可再加碼申請監管者「可接受」的額度。

4個月內第二度放寬

這是金管局自1月倍增人民幣參加行的NOP至20%後,4個月內第二度放寬,同時將最低豁免水平由原先5000萬元人民幣調高至1億元人民幣。
銀行界對新政策均表歡迎,但認為所起的即時作用遠不及上一次顯著,因不少銀行暫時並無迫切需要調高NOP限額。而該措施亦未列入銀行公會人民幣工作小組向金管局建議放寬的清單內。選擇此時放寬,銀行界相信是因當局要增強本港離岸人民幣(CNH)競爭力,回應來勢洶洶的新加坡、倫敦等同樣大力推進離岸人民幣業務帶來的競爭。
渣打香港行政總裁洪丕正表示,該行短期內暫無需要新增NOP額度,只要人幣存款基礎足以維持,而長期則視乎需求而定;不過,本港銀行可自行管理NOP的風險,反映本港CNH市場發展成熟。中信銀行國際財資部執行副總裁陳鏡沐亦稱,業界暫無顯著壓力須提升NOP上限,因不同於去年承造大量人幣信用狀業務而產生較大壓力要調高額度,今年以來該業務已大幅減少,但新措施有利於個別人幣NOP較高的銀行擴大資產規模。

令港銀更靈活運用人幣

滙豐香港區總裁馮婉眉、中銀香港(2388)副總裁高迎欣及恒生(011)企業及商業銀行業務主管林燕勝均說,要先研究客戶需求,才決定是否申請更高的NOP額度。馮婉眉說,新安排將令港銀更靈活運用人幣頭寸,有助拆借、貸款及發展CNH外滙業務。星展香港經濟研究部經濟師周洪禮認為,新安排短期作用輕微,但在目前人幣升值預期退熱及市場波動的時候出台,銀行能於該緩衝期內更好調節自身所需的NOP上限,至中長期應對投資環境好轉時才發揮作用。
銀行人民幣NOP限額日後不再統一,有銀行界人士認為是變相降低透明度,憂慮申請加額的過程繁複冗長,並需時觀察金管局批核力度的鬆緊,測試金管局內部對NOP上限可接受的最高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