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銀礙事借用課本計劃難落實

錢銀礙事
借用課本計劃難落實

書貴,有人提倡不如仿效外國和本地國際學校的借用課本計劃。當局可將每年給家長的書簿津貼,改撥給學校買書,再借學生。學生可把書帶回家,學期完結交回,留給學弟妹。消委會早在2001年已建議借書。這樣既助家長省錢又環保,卻遲遲無法實行,只因「錢作怪」。

有家長怕津貼減少

政府每年向約四分一有需要中小學生提供書簿津貼,金額由2001年3.4億元,增至2011年6.5億元。若用這筆錢實行借書計劃,以教科書市場年值11億元計,當局撥款首年或需增加,但因書可再用,隨後會減少。學校行政支出可考慮向學生收取借書費幫補,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圖)說,當年計約一年200元,按通脹增加,也遠低二、三千元購書費。計劃或可「拗直」這扭曲了的消費市場,因學校是付鈔的消費者,揀書不再「唔睇價錢」,且是具議價能力的大買家,可影響書價。
英國不少學校、本地國際學校、鮮魚行學校都已實行借書,學生養成愛惜書本習慣,方便學弟妹再用,學校每年可因應需要添新書。
出版社收入或因此減少,自然不支持借書,但奇怪的是教育局指家長對此計劃也反應冷淡。東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趙明稱,「有啲家長有兩三個細路,一年攞成7,000蚊津貼,未必用嚟買晒書;如果冇咗呢筆錢,實有人嘈」。有家長甚至說不想子女用「人哋用過嘅污糟書」。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