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萬蚊買部單車?濕濕碎啦!幾萬蚊買部港產單車呢?可能好多港人聽見即皺眉。一個不折不扣香港運動品牌,一個土生土長香港人,兩年前開始打造頂級落場版單車。Michael說希望能將NeilPrydeBikes帶入環法賽,證明這港牌的實力。
記者:許維雅
攝影:伍慶泉、潘志恆、林栢鈞(部份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一部單車 18個月心血
單車市場不斷膨脹,想分得一杯羮,原來香港亦有勇士出戰,我所指的並非開間單車舖,而是打造香港單車品牌,一手一腳設計、生產及宣傳單車。主理人MichaelPryde正是品牌創辦人NeilPryde的兒子,有建築師唔做,八年前開始加入父親公司,兩年前開始發展單車業務。明知單車工業龐大、競爭大,Michael卻偏要試:「三年前公司賣了Snowboard呢盤生意畀人,要着手搵新嘢搞,同父親商量後發現近年單車發展迅速,特別係亞洲,好似黃金寶、郭灝霆等亦可躋身世界級前列位置,潛力好大。本身我有設計底子,後生時亦曾代表香港單車隊出賽,加上公司多年製造風帆的破風技術、20幾年前已用碳纖打造運動用品的經驗,我們好有信心可以製造一架頂級單車。」最後找來BMWGroupDesignworksUSA合作,由概念開始直至生產,花了18個月孕育出第一台NeilPryde(NP)單車。
二百萬歐羅 環法入場
NP目前有四個車款,均以風命名,既有品牌含意,又能表達單車與風的密切關係。ALIZE及DIABLO一路賣緊,BURASL及BAYAMO預計8月發售。要打響名堂,NP除招攬幾位頂級香港單車手如李致和及鄧宏業等組車隊,更贊助UHCProCyclingTeam美國車隊,「我們積極於香港及各地搞試車,讓車手試騎是證明單車實力的最直接方法。」面對一眾歐洲強敵,最大型單車賽事環法絕對是所有品牌的終極目標,「一步一步來啦!我們現在投資落中級別的美國單車隊贊助亦要二百萬港元,據講環法賽入場費是二百萬歐羅,以舊年賣了615部車,今年目標1,700部,希望2014年會收支平衡。環法還有一段距離,不過,我表明若美國單車隊有環法目標,我會全力支持。」
NeilPryde新款(預計8月發售,售價待定)
現有車款
NP現只有兩款單車發售,分別是ALIZE及DIABLO,兩者均以C6.7碳纖打造,既輕又硬,ALIZE車架淨重1.04kg,DIABLO則重0.97kg。兩款單車除取得UCI國際賽車認證,並勇奪多個2011年設計大獎。
查詢:a) http://www.neilprydebikes.com
運動世家作後盾
Michael能打造一個香港頂級單車品牌,有個世界頂級風帆品牌作支援自是最大動力。1970年來自新西蘭、愛玩帆船的NeilPryde到港後創立公司生產帆船帆。至80年代滑浪風帆開始盛行,就轉營生產風帆。品牌NeilPryde逐漸於風帆界打響名堂,吸引不少世界級選手垂青,憑藉多個世界盃冠軍,令NP可算成為世界第一風帆,就連京奧及即將的倫敦奧運,參賽用的風帆都由NP提供。無論金錢、技術、經驗,NP都有極大後盾給Michael圓單車夢。
港牌長征難挑
港牌能否殺入環法,跟歐洲頂級品牌一拼,最先決條件當然是賣車,賣到車先有錢贊助。找來專門售賣歐系單車的Bike7店主William評一評:「NeilPryde暫時看一定得,因為佢找來香港最Top那批選手贏本地賽冠軍,但要銷售持久,可能要花更多心機同金錢。香港好多人買車只是炫耀,所以一定要攞到國際賽冠軍。而且想花錢落環法賽,成件事都無得停,金錢彈藥無番咁上下雄厚都極難。」NP尚未成功仍需努力,咁不如叫William介紹些環意環法常客品牌給大家。
CIPOLLINIRB1000車架$55,000/b
William展示新到港的意大利CIPOLLINI車架,正準備幫客人砌架新戰車,「這牌子剛贏了一站環意分站冠軍。以T1000M46J碳纖打造的RB1000車架,線條充滿肌肉感。」
cannondalecaad10-5$12,800/b
美國cannondale雖未屬頂級前列,但亦是環法常客,「不少人選它作為玩環法入門版又或買來操車。連Shimano105等全套件只萬幾蚊,最抵玩。」
查詢:b)Bike7(28870680)
向城市化沉默的叫喊
單車——交通工具?
要香港單車品牌打出名堂,若香港有良好的單車文化必定能助一臂之力,不過「你有你講,佢有佢做。」向來是政府的座右銘,咩推動單車文化、甚麼響應綠色生活,永遠得個聽字。即使眼見越來越多人踩單車,亦無意思改善單車配套,有意外發生時只怪踩單車的不是。上星期由香港單車同盟舉辦的「沉默的騎行」活動,正是要向只顧起鐵路建商場的政府抗議,爭取應有的單車路。「沉默的騎行」是世界性活動,每年五月第三個禮拜三舉行,香港搞手Martin:「香港已是第七年舉行,活動起源於03年美國德州,目的是悼念因踩單車而意外死亡的人,香港去年就有20位,這是個高得驚人的數字!」另一搞手KaLeung就認為,政府不應只視單車為娛樂:「政府只定位單車並非交通工具,政策上不建議於市區使用,『不建議』,但大家其實已用了幾十年,加上近年越來越多人踩,市民走得前,政府卻站得好後,好希望單車能成為真真正正被尊重的交通工具,將單車城市化,因為城市最適合用單車。」
馬路——公平共享?
他們多年來並沒有刻意宣揚「沉默的騎行」活動,認為只要踩開單車的自然會知,由七年前幾個人到今年過千人帶埋自己單車參與遊行,可見單車文化的普及速度。今次邀請我們參與的,是玩了十幾年單車的Stone,活動起點天星碼頭,各人繫上黑色絲帶作悼念,踩單車路線是由尖沙嘴至深水埗來回一段行車路。於一大班警察開路封快線的情況下,好自在地騎着單車行走於彌敦道,才真正感受到有權公平共享道路的幸福。Stone:「踩單車真係好好,我之前可以踩單車返工唔只舒服,遲到都少啲。歐洲單車文化發展得最好,有朋友去歐洲唔踩開單車都會租車喺市中心玩。我哋唔係好貪心,只要可以撥番些少路出來畀人踩,好似紐約的車路旁有一單車路,咁就大家開心啦!
想知更多世界各地「沉默的騎行」的情況,可到此網址:
http://www.rideofsilence.org/main.php
騎行者有話說
Stone(Chin.GArtisticDirector)
由後生年代BMX到現在潮興的FixedGear,Stone愛半夜踩單車周圍去,四處皆是單車腳。「之前一直話起一條單車徑,但永遠只得一個講字。點解咁多人踩單車受傷?因為佢哋無單車路要避車,如果可以好似紐約的車路旁有條單車路,咁咪無咁多爭拗囉!」
Brandon(DirectorofHKMBA)
每日均以單車代步出入,Brandon甚至用呢部單車載兩個仔周圍去。
「我們參與這活動有着共同目標,就是申訴踩單車嘅未能共同分享公共道路使用嘅權利。我住大埔,好多揸車人士都覺得踩單車嘅會阻住佢哋,唔會理你生死。由大埔去林村必經一條勁窄的單車小路,每日過千人用,假日每小時甚至有過百人用,但政府完全無理過。」
Even(傳媒工作者)
踩開FixedGear的Even申訴,每逢有單車意外,大眾只怪騎單車的人,卻不去想政府究竟點對待單車。
「我家住觀塘區,平日喜歡踩落尖沙嘴,有時甚至踩落荃灣及屯門,多數揀夜晚12點後先踩,第一少車啲,第二空氣好啲,政府無單車配套,惟有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