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治古尼主演的電影《繼承大丈夫》(TheDescendants)中有一句台詞相當發人深省,「給孩子足夠的錢讓他們可以做些甚麼,不給他們太多的錢使他們無所事事。」(Giveyourchildrenenoughmoneytodosomethingbutnotenoughtodonothing)
關於物質,父母應該給孩子多少,其實是一門愛的學問。有人認為能給多少就給多少,恨不能把自己一輩子省吃儉用慳下來的錢財全部送給孩子,孩子生活無憂,父母才覺得自己盡了責任,可以安心離開這個世界。我身邊有一些朋友,不儲夠數百萬現金堅拒生育,也有朋友告訴我,孩子剛上中學,他已儲夠了六百萬教育基金。我問他讀書真要這麼多錢嗎?他說沒關係,多下來的錢送給兒子,讓他升不了學找不到工作時也能衣食無憂。
我不知道當一個年少的孩子聽到父母說,「考試不好沒關係,大學不收你沒關係,找不到工作不要緊,你有六百萬保障。」時,會不會從此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會不會不願付出勤奮和努力?會不會遭遇挫折比一般人更容易放棄?會不會不再尋覓自己的夢想?會不會視一切得到為理所應當?
父母有責任讓孩子接受妥貼教育,能力足夠的話,給他們一點錢,支持他們做想做的事,已經很好。但是,太多的錢則會磨蝕孩子奮鬥的動力,一個人生存於世卻找不到目標,終日無所事事,無法在奮鬥的過程中發現自我價值,是人生至大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