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浪潮電影的闖將之中,除方育平外,嚴浩算是最有文化人氣質的導演,作品一直與社會、個人、歷史、文化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創作力最旺盛的時候,嚴浩在內地拍過許多與中國有關的題材,包括在冰天雪地拍攝的《天國逆子》。香港回歸中國十有五年,嚴浩在這個時候拍攝純粹香港背景的《浮城》,探索身份認同的問題,一點不令人意外。他比一般香港人更有半中半英的心結,他曾負笈英國攻讀電影,學成後回港更與中資背景的公司合作無間。
相對於羅啟銳的《歲月神偷》,嚴浩的《浮城》其實是一次更具野心的嘗試。兩人都是港英時代培育出來的精英,但非常奇怪地,《歲月神偷》對英國管治的不滿(例如警察收規、護士貪污)尤在《浮城》之上,而對中國的信任和依賴亦然(例如文革爆發後仍設法送兒子回北京就醫)。嚴浩在英國殖民者和中國左派的話語權當中,算是取得了平衡。編導通過郭富城的角色,向養母鮑起靜明白表示:「生娘不及養娘大!」《浮城》不但是一齣愛情電影,更是香港罕見的政治電影。
撰文:黃國兆
http://blog.yahoo.com/freddiewongkwoks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