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德國總理默克爾招待新任法國總統奧朗德的晚餐就不難知道,法德兩國領袖的關係只有公事公辦的程度。根據英國衞報(Guardian)報道,兩人第一頓晚宴的頭盤是雜菜湯,主菜是蘆筍配牛仔肉,甜品及小吃是草莓與雪糕,還有一點芝士及葡萄。歐洲人吃晚餐不可能沒有酒,可惜報道只提到是德國酒,究竟是Riesling還是SchlossSchonborn甜白酒就不得而知。
奧朗德努力減肥是眾人皆知的事,他對食物也沒有以前那樣在意。但默克爾作為東道主在第一頓晚宴只端出雜菜湯及牛仔肉未免太沒有心思,充滿例行公事的味道。也許不能太苛責默克爾。這位德國鐵娘子本來就支持奧朗德的對手薩爾科齊,選前更拒絕跟奧朗德會面摸底,要她在短短兩、三個星期來個180度轉變,跟奧朗德扮老友實在不容易,只能期望他們能破除政策及思維上的分歧,聯手穩定歐洲大局。
翻一翻往事,法、德兩國領袖一個向左一個向右的情況不算罕見。80年代法國總統是社會黨的米特朗,德國總理(當時仍是西德)科爾則屬於偏右的基督民主聯盟。兩位領袖除了起初一段短時間要磨合外,很快就進入狀態,聯手成為推動歐洲一體化、德國統一的火車頭。事實上為歐盟及歐元區奠定基礎的SingleEuropeanAct、《馬城條約》及歐洲匯率機制就是米特朗跟科爾全力合作的結果。
到後來法、德兩國的政治情勢有變,左右互調。右派的法國總統希拉克(JacquesChirac)碰上社會民主聯盟的左派德國總理施羅德(GeohardSchroder)。儘管兩人不像米特朗及科爾那樣合作無間,但在歐盟事務上配合得非常順暢,讓歐元順利誕生,讓歐元區落實及不住擴大。
表面上看,偏左的奧朗德想開水喉,想刺激經濟,跟堅持緊縮的默克爾好像有點火星撞地球。實情是兩個人都是務實的政治領袖,對歐洲的重視及關注遠比意識型態為高。當歐盟或歐元區出現重大危機時,兩人肯定會拋開意識型態包袱,聯手避免歐元及歐元區崩潰。更何況歐洲需要重拾經濟增長已逐步成為歐元區政府及人民的共識,甚至向來力主緊縮的《經濟學人》也改口建議刺激經濟。從這樣的趨勢看,法德領袖的矛盾其實沒有外間估計那樣大。下回兩人晚宴,奧朗德可能會端出帶煙薰味的ChateauHautBrion跟默克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