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候10年求一個腎捐器官首四月僅20宗 病患籲有心人登記

苦候10年求一個腎
捐器官首四月僅20宗 病患籲有心人登記

【本報訊】對於器官衰竭的病人而言,器官移植是延續生命的唯一希望。但本港捐贈器官近年有下降趨勢,今年首四個月更有惡化迹象,屍腎、肝臟和心肺的捐贈宗數只得20宗,僅為去年的五分一。現時全港有近2,000名病人正等候器官移植,當中逾90%為腎衰竭病人。有末期腎衰竭患者苦候10年仍無法換腎,每周三次到醫院洗血,疲累不堪。
記者:嚴敏慧

香港器官移植及透析人士運動會將於今年11月舉行。香港移植學會會長蔡寶英昨出席活動啟動禮時表示,本港捐贈器官個案有下降趨勢。醫管局數字顯示,去年腎臟、肝臟、心臟及雙肺的遺體捐贈個案只有99宗;截至上月30日,今年的捐贈數字更只有20宗,僅為去年總數的約20%。

1831名病人等換腎

蔡寶英表示,現時全港有1,831名病人等候換腎,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年,雖然病人可以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延續生命,但生活質素大為下降;而正等候肝、心、肺的155名病人,更隨時會被死神召喚。她指,不少市民對器官捐贈存有疑惑,部份有意捐贈者則未有向家人透露意願,導致身故後未有如願捐出器官。
香港移稙運動協會及香港移植學會即日起,聯手推出「燃新生.支持器官捐贈分享計劃」,由醫院器官移植聯絡主任夥拍移植運動員一起走入社區,舉行講座,向市民分享器官捐贈訊息,鼓勵更多市民上網登記支持器官捐贈,冀把現時每半年新登記捐贈器官人數,由1萬人增至2萬人。蔡強調,除了登記器官捐贈,把意願清楚告訴家人同樣重要。
46歲的張美英為末期腎衰竭患者,10年前確診患病,接受俗稱洗肚的腹膜透析3年,因腹膜炎轉為血液透析(洗血),過去7年每周要回醫院洗血3次,生活質素大受影響,「很攰!每次洗血後回家都不想動」。近年她聽從醫生指示開始打門球,「小組進行每人活動時間較少,身體還算可以應付」,做運動後精神較好,多認識朋友令她更為開朗。已經等候換腎10年的她,呼籲市民支持器官捐贈計劃,希望能盡快得償所願,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