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地鞋街變地產街老舖不敵霸權「豪宅一座座咁起」

跑馬地鞋街變地產街
老舖不敵霸權「豪宅一座座咁起」

【本報訊】跑馬地黃泥涌道「鞋街」,昔日是達官貴人、遊客熱愛的造鞋熱點;歲月流轉,鞋店不敵地產黨,到今年,鞋街只剩下一間鄧蓮如、陳方安生等名人曾光顧的老鞋舖,被一眾地產舖包圍,「鞋街」變成「地產街」。
記者:伍雅謙

黃泥涌道由禮頓道交界至近體育道的一段,在七八十年代有鞋街之稱,高峯時期街上有10多間鞋店,以訂造鞋子揚名,吸引不少名人、遊客光顧,旅遊書也有介紹。
1975年在黃泥涌道開業的琦琦鞋店,老闆伍松富說初時這街很少鞋舖,反而傢俬店很多;隨着手造鞋的成功,同行爭相仿傚,街上鞋店也越開越多。

捧場名人
華慧娜愛在琦琦鞋店訂鞋配襯旗袍。

捧場名人
陳方安生也曾光顧琦琦鞋店。

陳方安生曾經光顧

往日琦琦的客人多具經濟能力,包括政府高官、名人及山頂客。鄧蓮如、陳方安生都曾經光顧,名媛華慧娜更是數十年老主顧。
華慧娜對《蘋果》說:「佢啲鞋着得好舒服,出面嘅名牌鞋反而着得我好唔舒服」。她表示每次必定訂製一整套手袋連鞋子,特別喜歡選用鱷魚皮及鴕鳥皮。「手袋同鞋我一定要襯埋成套同色,有時買咗個手袋冇鞋襯,就會去琦琦度訂,啱啱先訂咗30幾對鞋」。

放鞋櫥窗變放盤紙

轉瞬間已歷37個年頭,伍老闆見證着跑馬地區的變化,「睇住馬路嘅車越嚟越多,區內豪宅禮頓山一座座咁起」。
「97之後條街嘅鞋舖一間一間結束,到家就剩番我一間」。去年還有另一家鞋舖的。伍老闆看着街上原本放鞋的櫥窗換成放盤紙,不勝欷歔。他走出鞋舖,指着左右兩邊地產舖說:「你睇吓地產幾畸形,左邊係利嘉閣,右邊又係利嘉閣」。短短一截街道,已反映香港市場生態。「地產蓬勃冇辦法,市場係咁樣,大食細。人哋做一單生意就夠,成千萬上落,我哋邊有得比」。
琦琦業績雖年年有增長,惟若非良心業主沒大幅加租,也難以支撐。「人與人之間好奇妙,人哋有一定宗旨,唔一定係睇附近舖頭值幾多錢就跟住加」。
現時該店面積1,300方呎,月租僅數萬元。該區地產代理指,該舖租值起碼逾10萬元,「對面係馬會、木球會同足球會三大會所,好多人流,又方便去唔同嘅地方,港島所有豪宅新盤都會喺個度推銷」,是地產代理「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