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溫家寶變調 維穩加碼 - 李平

盡論中國:溫家寶變調 維穩加碼 - 李平

中共高層權鬥傳聞甚囂塵上,或多或少分散了輿論對中國經濟的關注。但總理溫家寶上周已不談政改,改談經濟,啟動中期經濟工作會議前的視察、調研,強調要把穩增長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一方面顯示內地經濟形勢或差過外界所知,另一方面顯示,為確保中共十八大舉行前後的政治、社會穩定,新一輪的經濟維穩可能加碼。
中共領導人對經濟形勢、政策的定調,最重要的是每年年底舉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去年底確定的基調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中共高層近年夏季還會舉行一次中期經濟工作會議,因應國內外形勢,調整經濟政策,而領導人會先分赴各地視察,溫家寶上周到湖北視察,又在武漢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就屬每年的例行工作。

政策寬鬆或大過預期

值得關注的是,其一,今年溫家寶的行程早過往年的6月、7月,或顯示今年的中期經濟工作會議將提前;其二,一次過召集河北、遼寧、江蘇、湖北、廣東、陝西六省官員座談,多於以往的一次邀三、四個省分座談,已涉及東部、中部、西部,顯示今年座談次數將少於去年的四場;其三,溫家寶談話基調大幅轉變,前年強調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去年強調「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
溫家寶行程及談話基調的變化,應是因應中共十八大舉行的需要。按慣例,在中央領導人赴各地調研後,國務院將舉行常務會議(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及相關部委出席),決定下階段經濟政策,再由政治局拍板,然後由胡錦濤、溫家寶召開座談會,向黨外人士通報,近年通報時間均在7月20日至25日之間。
不過,今年中共高層的頭等大事是十八大,加上薄熙來事件的困擾,無論政治報告的起草或人事安排,都需費更多心思與時間,更需要維持政治、經濟、社會的「和諧」,因此,中期經濟工作會議極可能提早舉行,政策的寬鬆也可能大過預期。
李平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