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焯均報道】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推出變相派錢的100億元政府通脹債券,下月初接受認購,香港永久居民均可透過銀行申請,每手不超過1萬元,最少人人一手,每年利息跟通脹率一樣,若通縮仍可獲最低保障利息1%。由於通脹債券保證市民有賺無蝕,利率又比現時銀行幾乎零息優惠,預計申請數字以十萬計。
曾俊華去年預算案首次推出通脹掛鈎債券iBond,總額100億元,入場費每手1萬元,吸引15.5萬人申請,申請認購金額131.5億元,超額31.5%。債券跟通脹率計息,取最近半年通脹率平均數,比銀行幾乎零利率優厚很多。去年7月發行的首次通脹債券,至今年1月第一次派息,息率按年利率計達6.08%,每手1萬元計可獲304元。
曾俊華今年預算案又宣佈再推通脹債券,發行量同為100億元,本周公佈詳情,下月初開始接受申請。
債券利率跟通脹計算
新一期債券的申請手續大致與上次相同,市民可直接到約20家銀行辦理手續,每手不超過1萬元,盡量令所有申請者獲分發至少一手。債券利率跟隨通脹計算,每半年派息一次,政府保證利率最少不低過1%,即使通縮,債券利率也有1%。因此市民保證不會蝕本,但政府可能補貼利率虧本。
債券投資年期3年,期內市民可脫手,在股票市場放售。政府已把通脹掛鈎債券上市,市民放售的價錢視乎當時市場價格。
政府消息說,將發行的第二次通脹債券預料仍掀認購潮。去年全年通脹率5.3%,為1998年以來新高,單計下半年則超過6%,第一次發行的通脹債券,首半年息率達6.08%。本來,通脹今年預計回落至全年計3.5%,跟通脹率計利息的通脹債券吸引力稍減,但最近歐債危機擴大,西班牙和法國政局又不明朗,經濟衰退持續,股票市場大幅下滑,令零風險的通脹債券更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