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盧勁業報道】挑戰社會的不合理,不一定要去示威抗議。港鐵禁止飲食,但身在閘內、頭在閘外飲食,算不算犯規?同性戀者在港不能結婚,但到民政事務處進行愛的誓言卻具法律效力……,一連串行為藝術,引發港人對不同議題的興趣。一班藝術家在facebook(fb)發起「MakeAChange」計劃,盼引起大眾反思一些習以為常,卻似是而非的道理。
計劃由視覺藝術家白雙全和程展緯發起,鼓吹「打破常規、作出改變」;上月在fb開專頁,就社會、民生甚至「六四」等議題,設計了約20個行為藝術作品,拍成照片及影片上載網上及YouTube,引起網民關注及討論,至今已有近1,500個粉絲加入。
其中引發最多人討論的,是「港鐵入閘後及車廂內嚴禁飲食」,他們找來一名男士在港鐵站內購買鳳爪排骨飯,再餵身在閘內、頭伸出閘外的女友食,有否違規?港鐵回覆說視乎現況而定,又說開設售賣食物店舖為方便市民。搞手之一Choman嗤之以鼻:「方便市民應該起多幾個廁所,唔係出租店舖賺錢;港鐵閘內閘外都有舖頭賣食物,但就禁飲食,係咪自打嘴巴?」
盼港人解放思想
幾位籌辦人直言,希望透過計劃,讓港人反思生活,甚至解放思想,改變mindset(思維模式),從而令社會作出改變。另一搞手Lawman說:「呢啲idea係種子,令人對身邊事更敏感,唔好麻木生活,諗吓身邊有冇一啲唔合理嘅事情。」
他們相信,市民若在日常生活上有這種意識,便會對很多不合理事情產生感覺,「好似喺版權條例上,唔少人認為產權能賺錢嘅法則,凌駕於所有嘢;事實上,一件作品除咗賺錢之外,仲肩負傳播知識同資訊嘅責任。」
程展緯呼籲支持計劃的市民未必一定要到地鐵站示威,只要將想到的議題在fb回應便可,「藝術唔係藝術家先做得,每個人都得。」
MakeAChange部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