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誠從離開美國大使館,到飛往紐約,過程都算順利,並未受到北京如何留難,美國國務院對事件的解決方式表示讚賞。的確,中共高層在處理陳光誠事件時表現出來的理性、寬容有些出人意料,但如果因此得出中國人權改善、法治改善的結論,因此歸納出中國對待維權人士的陳光誠模式,未免言之過早。
減少衝擊中共「和諧」
中共高層允許陳光誠一家離開中國,說到底只是故作大方的權宜之計,一方面,讓陳光誠赴美,一如過往放逐著名異見人士一樣,是削弱他們在中國影響力的有效途徑;另一方面,讓事件儘快落幕,是中國維穩的需要,包括維護中共高層的穩定、維護中美關係的穩定。
自陳光誠逃離山東、進入美國大使館的消息曝光後,無論是對身兼中央維穩領導小組組長的中共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的指摘,還是總理溫家寶被排擠出事件處理小組的傳聞,都令中共高層權鬥再度風起雲湧,大有演出薄熙來事件大戲續集之勢。在這種背景下,陳光誠事件越早落幕,各種傳聞對中共高層「和諧」的衝擊就越小。
其次,中美目前在國際事務中互有需要,中共高層如果立場僵硬,阻撓陳光誠出國,美國總統奧巴馬為了大選,勢必扯起維護人權的大旗,以平息輿論及共和黨的批評,進而影響中美關係。而中共高層以寬容手法向陳光誠作出令其滿意的承諾,讓他離開美國大使館、讓他一家離開中國,至少可讓奧巴馬政府對國會和人權組織有交代,減少中美的人權爭拗。
但是,在中共領導人的人權、法治觀念轉變之前,在中國的政治制度、司法制度改變之前,陳光誠模式不可能成為中國維權人士的共同前景,不可能成為中美未來處理中國維權人士問題的模式。
陳能否返中國考驗中共
相反,陳光誠事件的後續發展,包括中共高層是否查處山東問題、維護其家人安全,包括陳光誠日後能否自由返回中國,將考驗中共高層履行承諾的誠意,將考驗中共層在掌控地方事務上的實際能力與成效。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