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無數負面消息,全球股市無一倖免,自從SellinMay以來,全球股市合共蒸發近4000億美元市值。
內地4月份70大中城市房價,按月計有43個城市下跌,24個無升跌,上升只有三個,升幅亦不超過0.2%。
希臘下月17日重選國會,惠譽下調其評級至CCC級,被「踢」出歐元區風險續增。穆迪下調16家西班牙銀行評級,該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急升。
滙控料無運行
美國就業和製造業數據有驚喜,市場避險情緒高漲,資金流入美元和美債避險。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指數VIX更升至24.49,自去年12月20日以來最高水平。(註:有關波動指數與大市關係分析,可參考筆者2月26日本欄撰文《解構恒指恐慌指數》。)
筆者上周本欄撰文《滙控亂炒人招惡果》時曾預期:「股價70元以上,絕不會有上升空間。
一星期過去,滙控(005)舉行策略日,股價連續「插」幾日,全個星期下跌5.8%。
滙控繼續無運行,港股還看內銀股。隨着人民銀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50個點子(註:上周五起正式生效),釋放約4200億元人民幣,流動性理應有望改善。
然而,由於個別金融機構,特別是中小型銀行,放貸的力度能否提升,還看貸存比率Loan-to-DepositRatio,即貸款總額與存款總額的比率。
有傳媒報道指,內地四大國有商業銀行,5月份首兩星期,新增人民幣貸款近乎零增長,同時人民幣存款持續減少,4月份減少4656億元人民幣,市場估計,5月份首兩星期,再減少2000億元人民幣。
雖然大部份本港上市內銀股,貸存比率仍低於監管當局要求的75%上限水平,由於存款持續減少,放貸能力亦受影響。
然而,內銀股已累積龐大跌幅,估值亦已跌至偏低水平,再跌空間實在非常有限。
黃德几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