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性價比 - 李純恩

人流性價比 - 李純恩

第一次聽大陸朋友說「性價比」,嚇了一跳。
這麼敏感的字眼,加上普通話發音上的突兀,不由得人腦筋往歪處動了動。我連忙問那朋友,你說什麼「價錢」?是東莞歡場的用詞嗎?
朋友橫了我一眼:看你心邪得!我說的是「性價比」,就是「價格性能比較」。
我依然不明白,什麼叫「價格性能比較」。朋友開始解釋,說比如同樣一百塊錢買一樣東西,A的價值和用處都比B高,那麼A的「性價比」就比B的「性價比」高了。
說了半天,不就是廣東人說的「抵唔抵」嗎?同樣一百塊錢,買了A就抵了,買了B就唔抵。他媽的中國人就是喜歡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說不定又是從洋鬼子那裏拾來的牙慧,又是「性」,又是「比」,怎能讓人不心邪!
但現在大陸同胞就是喜歡「打造」新名詞,好像同樣說一句話,說新名詞的人的「性價比」就比說舊名詞的人高,說了便似有身份有學識。所以人人爭取滿口新名詞,滿口性什麼比的,聽了很嚇人。
然後,大陸同胞到了香港,見到一些字眼也大驚小怪起來。比如那天我跟兩個上海女人一同坐電梯,電梯裏貼着管理處一張「人流控制」的通告,兩個女人一看,大驚失色,原來「人流」,在大陸是「人工流產」的簡稱,這一下,真把她們嚇着了,以為又碰上計劃生育管理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