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被利用精英運動員淪學校工具

甘被利用
精英運動員淪學校工具

精英運動員專攻學界賽已成為「潛規則」,一般學生都「敢怒不敢言」。這些「運動學生」當中不少成績差,但仍可靠運動成績「保薦」升學,甚至獲其他學校「挖角」。有港島區名校畢業生更爆料,多年前學界田徑賽曾出現一名「留班」多年的黑人選手,每年比賽囊括所有金牌,更不斷打破學界紀破,出現在學界田徑場上無人匹敵的「怪現象」。
體育界人士稱,現時部份學校會招攬輟學的運動員重返校園,甚至默許他們不上課、不考試;也有運動員返學,只為學校「省招牌」。浸會大學體育系副教授雷雄德指出,美國有大學的美式足球隊,最終能畢業的學生只有約一半,事實是學校也不着重學生有否上課或考試,他形容是學校與學生之間「你情我願」的做法。

張文光不贊成「挖角」

雷雄德並指,本港有提供副學士課程的大學,為運動員提供獎學金,代表大專出賽,當中有運動員最終未能畢業,但他強調不上課、不考試只是個別例子,並不常見。
立法會議員張文光不贊成學校「挖角」做法,認為學校應用心培訓自己學校的運動員,並非招攬各方精英,否則學生只會淪為學校爭取名聲的工具;對於學校容許學生不上課,只參與運動的做法,他認為有違五育並重的教育理念,單靠體育訓練,對學生的成長發展不足夠。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