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專題:古蹟辦五年前大發現 轉眼又被掩埋百年港督別墅出土無期

星期日專題:古蹟辦五年前大發現 轉眼又被掩埋
百年港督別墅出土無期

2006年年底,政府不理年輕人絕食抗議,泛民議員群起反對,連夜開工,全速把天星鐘樓拆卸,運往堆填區,令全港譁然。在天星鐘樓被粗暴拆卸不到一個月,政府忽然高調宣佈在山頂的獅子亭發現於1902年落成、1946年拆卸的港督別墅遺蹟,官員當時用「喜出望外」來形容此發現,然而五年過去,考古發掘悄然結束,一世紀前的殖民地建築物遺蹟,出土無期。 記者:黎穎詩

當時發現的是屬於第三代的港督山頂別墅的地基,是第12任港督卜力爵士(SirHenryArthurBlake)在1902年建成,當年被譽為山頂最大、最漂亮的建築物,後來因為大颱風,破壞了部份建築物,加上昂貴的保養費及建成了粉嶺的別墅,政府在1946年把山頂別墅拆除。除了別墅主樓外,整個建築群還包括旁邊的花園、供港督漫步的山徑,及於1995年成為法定古蹟的守衞室。

羅雅寧指獅子亭沒有留下政府曾考古發掘的痕迹。

《今日》
港督別墅拆卸後,改建為獅子亭。 謝榮耀攝

《當年》
1902年建成的港督別墅,是山頂最早期的建築。 高添強提供圖片

建築群佈局仍完整

歷史學家高添強說:「大家可能以為乜都拆晒,剩返個獅子亭下面嘅地基,但其實整個山頂別墅建築群嘅佈局仲好完整。獅子亭係主樓所在地,花園、山徑,仍然喺度,個環境同當年好似,依然係一片大草地同好多樹。山頂別墅嘅重要性唔限於港督曾經喺嗰度避暑,將別墅嘅歷史講返出嚟,其實仲包括山頂開發嘅歷史,山頂嘅轉變,係香港歷史好重要嘅部份,一個地方要有歷史先至會有靈魂。」
他解釋英軍在1862年在別墅花園所在地在建療養院,減省把英軍送回歐洲或送到青島休養的開資,是山頂最早期的建築。山頂要到1870年代開始才有有錢人買地建屋,然後在1888年才有山頂纜車。英軍因為要解決交通問題,所以開發了一條連接山頂到兵頭花園的路,保留至今是現在的柯士甸山道和舊山頂道,當年上山是坐轎,而現在是高級餐廳代表的山頂餐廳在18、19世紀是轎夫休息的地方。

2007年考古人員發現通往別墅門廊的花崗石梯級。

第12任港督卜力建成山頂別墅。

1915年第15任港督梅含理爵士(SirFrancisHenryMay)的夫人於山頂別墅的迴廊留影。 歷史檔案館提供圖片

促建小屋展示歷史

政府最後一次發放有關山頂別墅考古發掘的資料是08年4月,考古人員發現八塊刻有「Governor'sResidence」的別墅界石及多塊圖案地磚,古蹟辦建議大規模挖掘並承諾在09年訂出保育方案。最後的考古報告指出別墅的地基保存良好,亦發現了工人宿舍的部份地基,通往門廊的花崗石梯級及一些器物。古蹟辦表示已經將所有發現放回原處,重新蓋上泥土保護。古蹟辦和建築署正商討如何保育和展示遺蹟,相信今年稍後會諮詢古物古蹟委員會。據悉別墅遺蹟數年來被擱置一邊,是由於各部門未能決定如何處理遺蹟。
香港考古學會主席吳偉鴻指政府的做法不專業。「地基就當然要原地保護,但器物一定要拎出嚟好好保存」。他表示政府應將地基原地展示,並建一間小屋,展示別墅的故事和歷史,讓巿民更了解香港。
中西區關注組成員羅雅寧對政府做法感到可惜。「拆天星時就大鑼大鼓宣傳有考古發現,過咗氣就停晒手,有咁重要嘅發現都收埋,家去過公園嘅巿民,有幾多人知道呢段歷史?一定要擺出嚟,做好講解嘅工作」。她亦對政府將守衞室長期關閉表示失望。
高添強批評政府不尊重歷史,不重視向巿民和有深度的遊客推廣香港。「政府一味叫人嚟香港買嘢,賺快錢,其實有唔少遊客,例如日本人,好鍾意嚟香港行山,佢哋對香港嘅歷史亦好感興趣,將啲文物展出,研究點樣令上山頂變得容易啲,係好好嘅旅遊資源」。

山頂別墅的守衞室是展覽山頂舊照片的地方,但遭長期上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