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港人幣限制Outdate倡兌換無上限 檢討清算協議

星展:港人幣限制Outdate
倡兌換無上限 檢討清算協議

《Interview專訪》
【本報訊】倫敦及新加坡積極冒起為離岸人民幣(CNH)中心,本港個人人幣業務卻仍受每人每日兌換2萬元(人民幣.下同)及永久居民才可開戶等限制。掌舵星展「炒房」的星展集團執行委員會成員兼財資及市場部總監伍維洪說,「2萬已Outdated(過時)」。 記者:劉美儀

伍維洪指出,個人人幣清算協議「亦係時候檢討」,方能配合人幣國際化步伐及政策需要。他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倫敦享有不同時區優勢,可擔當歐陸市場人幣的樞紐,新加坡雖無時區元素,但在東南亞同樣有紐帶價值,星展既是地區市場龍頭行,憑本身在區內已設立的網絡,加上在本港CNH業務累積實力及市佔率,他相信該集團具備條件及決心,朝東南亞人幣業務樞紐中心的定位推進。

銀行生意將環繞人幣

目前相關跨區業務仍在起步,惟他相信未來潛力極大,舉例說,中國與印度之間雙邊貿額達740億美元,只要部份中印貿易以人幣結算,規模已然龐大,印尼、越南等經濟體亦佷秀麗。他說,星展可滙聚南亞區內人幣業務交易及配套需要,集中處理再與本港對冲平盤,相信在發揮區域人幣樞紐中心角色上,集團可佔三甲位置。人幣業務是大趨勢,他認為,所有銀行最終大部份生意「都要環繞CNH及相關產品」。
倫敦及獅城等海外市場因不受清算協議規範,個人兌換不設2萬元上限及本土居民身份限制。銀行公會旗下工作小組的主流方案建議包括放寬本港個人兌換限制,以CNH代替CNY(在岸人民幣滙價)兌換,突破2萬上限。
伍維洪說,以個人投資者角度評論,2萬元兌換屬人幣業務起步時期的措施,但隨着企業及個人跨境流動不斷提高,2萬元已屬過時概念,高端客戶或富裕資產群體透過設立中介載體公司,即可每日以CNH無上限兌換。人幣業務發展至今,他認為清算協議亦是時候檢討,經清算行以CNY在滬平盤,已不是區別本港與其他市場在離岸人幣業務表現強弱的基石。

港雖設限獅城難佔優

香港仍是人行批准的唯一離岸清算平台,CNH同業市場最具深度,現貨外滙日均交投量達20億美元,故即使獅城發展南亞人幣業務樞紐,涉及CNH的平盤結算,最終必然返回香港處理。
去年上半年,因內地企業相關貸款劇增,他指部份在本港承造的貿易相關產品業務確有在獅城入賬,有關情況下半年至今已減少。他強調,在那個市場入賬屬會計安排,不影響業務來源及最終以本港平盤對冲。
同樣,坡元兌美元持續有升值空間,與港元跟美元掛鈎,港人轉持人民幣資產「財息兼收」不同,他不覺得因本港兌換及開戶限制,獅城便因此在個人人幣業務上吸納不菲。

伍維洪小資料

1986至1995
‧美國大通銀行(台北)分行北亞區交易及財資主管
1995至1999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執行董事
2000
‧加入星展銀行
2005
‧星展銀行交易部區域董事總經理兼主管
現任
‧星展銀行財資及市場部總監

資料來源:星展銀行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