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領先指數上周創出歷史新高,與此同時,恒生指數在12個交易日下跌2358點,這是極度矛盾的數字,為甚麼港人勇於買樓而不敢買股?
實際上,不是不敢買股,過去兩個星期,大量港人入市博反彈。可是,國際大鱷銀彈充足,港人不敵罷了。更重要的是,國際大鱷手上儘管無股,仍可通過沽空來獲利,房屋就不一樣,沒有沽空制,國際大鱷手上沒有物業就不能沽空。
簡單的說,過去兩個星期股市大跌的最主要力量,是各種股市衍生工具惡鬥的結果,沽空盤主導的市場,鬥多銀彈,散戶比不上大鱷,最終敗陣。
樓市泡沫未氾濫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以1997年7月1日為基點設當日的指數為100點,之後曾經升至接近103點,那就是歷史高點,前些時候指數破100點,上周末再破103點,創出新高,許多人會有許多不同的看法。中原老闆施永青認為,1997年離今日已是15年前的事,樓價經過15年才創新高已是很差的表現,升幅溫和。也有人說這會引起政府進一步干預樓市,當然,不少人會高呼樓價泡沫快爆破了。
我的看法是,泡沫已經存在,但仍不是整體性的。豪宅、市區樓價有泡沫存在,但是新界偏遠地區的樓價應該仍是正常的,全是市民購買力所能負擔的。
許多人喜歡以市民收入中位數,來衡量樓價的負擔能力,這是大錯特錯,胡亂抄襲西方國家的計算方法。
要知道,西方國家不像香港有這麼多的公屋與居屋,在香港,一半的人口住在受政府津貼的公屋與居屋,因此計算買樓負擔能力,應該以另外一半人口的中位數來計算。
曾淵滄
作者為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