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們都聽過,可是有誰認真想過?今天有誰不愛旅遊,那怕是三兩夜的食買玩之旅。可是萬里之路不可能像儲飛行里數般,可一次一次慢慢換回來,要令萬里路比萬卷書更有意義,索性把學習及教學與旅遊結合吧!張煒詩Rachel的藝術學習與教學之旅,有雙重身份雙重收穫。
撰文:林喜兒
攝影:潘志恒(部份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角色:學生進修
英國進修 被日用品感動了
Rachel是香港藝術學院講師,也是陶瓷藝術家,跟你我一樣熱愛旅行,從歐洲到中國大陸,尼泊爾到肯雅,遊歷過很多城市,談到旅遊體驗,還是記得進修的日子。Rachel在2003年拿了獎學金,到英國新特蘭念碩士,念完一年碩士課程後,又到蘇格蘭Caithness當駐校藝術家,正職念書做玻璃藝術,副業就是旅遊。「回想當時的經歷,雖然沒有發生甚麼大事件,喚起的卻是很多生活片斷,在新特蘭念碩士時,第一次在外國生活,旅行去得多,可是長時間一個人在外邊生活卻是頭一趟。」旅行可能天天精采,每天也有不同活動,在外國進修就是另一回事,「還記得剛到新特蘭的第一天晚上,在那個安靜得只聽到「嗚嗚」聲的宿舍,因為有朋友之前也有在這學校念書,她特別留下一張CD給我,還有一些日用品,這事看起來很瑣碎,卻令我很感動。」Rachel的宿舍就在河邊,環境清靜,景色優美,後來在這裏認識了很多朋友,「當時沒想到,課程完畢後還會繼續聯絡。」Rachel認識了來自不同地方的藝術家,成為了好朋友,早前在香港搞展覽,也邀請了他們參與。
蘇格蘭遇上人生最狠之風
完成新特蘭的課程後,Rachel取得獎學金,到蘇格蘭做駐校藝術家,雖是短短兩個月,也足夠讓她看看北部的風光,「我住在Caithness一個近海小鎮,那裏只有一條大街,一個小港口,鎮內只有一間酒吧,全部人都互相認識。」你以為這定是個悶到爆的地方,可是Rachel在這裏的生活卻充實,她在這裏跟英國及日本朋友住在一起,每個周末都四處玩,「平日在工作室做玻璃陶瓷,周末駕車四處走,到蘇格蘭最北部的小鎮JohnO’Groate,看到最美麗的景色,由於已是十月份,天氣已非常寒冷,且很大風,記得有次大風得連車門也關不上,弄了很久才能關門繼續前行。我們又去過天涯海角,看到一生中最多的星星。」
角色:老師教學
日本文化團 體貼之藝術
藝術從來也是Rachel的旅遊主題,不用刻意安排,博物館、美術館、畫廊每次都會在行程內,「在倫敦念書期間當然會去很多畫廊博物館,也經常跟朋友談藝術的事情。」不過說到藝術與旅遊最直接的一次,是Rachel代表藝術學院帶團到日本的藝術文化遊歷團,「這是個藝術文化名勝古蹟之旅,從東京國立新美術館、森美術館到直島計劃,愛知縣常滑市的陶藝工作坊等。出發前先會安排參加者上課,簡略介紹這些地方,而我的角色是隨團導師,除了在陶瓷工作坊教陶瓷外,整個旅程也會跟團員一起談藝術,團中有各行各業的人,卻都是同樣熱愛藝術的人,其中有幾位團員因為這個旅程而喜歡上陶瓷,回來後成為了我的學生。」
Rachel說這樣集中地看藝術也是頭一趟,且之前對日本的藝術文化景點認識也較少,「日本跟歐洲的博物館很不同,歐洲的博物館很多本身已是歷史悠久的建築,好像皇宮之類,而日本卻往往是當代建築師興建的新作,像安藤忠雄的作品往往是結合藝術與環境,那座建築本身已是藝術品,好像美秀美術館,先經過一條長長的隧道,然後便到達很開揚廣闊的地方,便是美術館所在地,建築物與大自然結合在一起,真的像個桃花源。而位於市中心的國立新美術館,草地上有很多雕塑,市民都會穿插當中。」Rachel遊遍歐洲博物館美術館後,對於日本的博物館有了新看法,「特別是日本人的美學概念很不同,做事尤其仔細,好像在直島,工作人員都穿上白色制服,跟那個素淨的環境已很融合,非常的禪。引起我注意的是每次當他們發現參觀人多了時,會慢慢地走開,確保他們的存在不會打擾大家觀賞展品,而往往在不知甚麼時候又走回原位,無聲無色的,其他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絕對沒有這種工作方式。」
親身感受 領略震撼
今天要看藝術品一點也不困難,例如我們都知道蒙羅麗莎是甚麼模樣,要看甚麼大師的作品上網找找便可,究竟參觀博物館的意義在那裏,「到歐洲博物館會看到很多大師作品,看經典作品真迹是很感動的,記得第一次看到真迹是在巴薩隆拿看畢加索,非常震撼。其實看書看平面是沒法跟現場比,去直島前,我已預先溫溫書,看過作品的相片,當時沒甚感覺,直至到現場親眼看到那個大雲石球,便感受到攝人的魅力,那一刻令我想到,何謂一件好的藝術品,有時候作品本身未必很吸引,可是當你想到背後的故事,它如何配合整個環境,可能更有意思。」今年六月,Rachel再次擔當日本藝術文化遊的導師。
世界大了 執着也少了
她是學生又是老師,Rachel認為每次旅行也是一次學習過程,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作為藝術導師,認定了旅行與藝術同樣重要,「如果人生是一頓晚餐,旅行與藝術便像甜品和咖啡,一些每頓飯你也會期待的東西。」好的甜品會帶給人新的感覺,每次旅行也給Rachel新的體驗,「旅行學到的東西一定比書本深刻,且離開自己的地方,看看世界之大,才會發覺世界的新奇事實在太多,而我們實在太渺小,所謂開眼界擴闊視野,世界大了,執着也少了,更有容人之量,Rachel說:「談旅行的意義,令我想到一位作家AlainDeBotton的說話:『Whenyoulookatthemoon,youthink,I'mreallysmall.Whataremyproblems?Itsetsthingintoperspective.WeshouldalllookattheMoonabitmoreofter.』簡單來說,相比起月亮,我們實在太渺小,看着月亮,便會反思自己。每個目的地,就像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