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個晚上在文化中心大劇院觀賞歌劇,剛坐下來,才發現這真是個高官雲集的盛會。按理這樣的一個文化活動,有一兩位局長出現,已屬常規,這晚則是例外了,竟有多位位高權重人物不約而同在劇院內出現,他們都是到來聆聽歌劇,不是到來交際應酬的。
如今已是不再講派頭,不再講排場的年代。可以的話,知名人士都不愛在入場前在場外走動,喝杯雞尾酒,與一眾社會賢達,名流紳士,名門淑女招呼。這是個時興保持低調的年代,準時到達會場就好了,可直入劇院看表演,不用打不必要的招呼,到劇院目的祇有一個:欣賞歌劇。
時代真的變了,十年八年前不是這樣的,文化盛會總可見有等人全場打轉,一眾高官更不愁寂寞,總有人上前與他們親切招呼,首映禮,音樂會,自有愛亮相的有頭有臉人物欣然赴會,場外總是比場內多幾分熱鬧氣氛,到夠鐘,要進場了,眾人才顯得有點依依不捨,進入會場內欣賞演出。
前輩說九七前的文化活動最有看頭,有些場合真的是星光熠熠的,而那星光,不是來自演藝界(他們也是星,會發出光芒),社會上有名望的,不管是當官的,家底厚的,人緣好的,他們的出現,一樣有明星效應,引起哄動。這樣的盛會,赴會者都穿得隆重,進入大堂,皆面露燦爛笑容,是知道在場的攝影記者,會把他們神采飛揚一刻,捕捉下來。
到了中場休息,更是社交至佳時刻,那十五二十分鐘,相識的互相問好,不怎樣認識而又想認識對方的,都會把握這短暫時刻,各展本領,至少認識一個他們認為非要認識不可的人物。儘管對某些人來說,到頭來是徒勞無功,卻不介意,至少,與想認識的人士傾談幾句,不算空手而回了。
現今出席歌劇首演,大家衣着隨意,舒適為上,不是那麼着緊要盛裝赴會了。遇見似曾相識的,客套的話可以不說就不說。中場休息,去洗手間比與不相干人士招呼,說句應酬話,來得更重要。
前後左右都是要人,有認識,有不認識的,沒有什麼特別,眾生平等,點頭不點頭,招呼與否,誰也不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