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180度轉角,這亦是快換屆的曾蔭權領導班子一直擔心的事實,為了趕及在換屆前為特區政府預留更多儲備,使出兩招撒手鐧,打擊炒家的額外印花稅和大量推地,庫房收入脹卜卜之同時,卻留下樓市泡沫給下一屆政府。
換屆後樓價勢波動
這兩招表面上對抑壓樓市未見到實質功力,之不過諗深一層,大量推高市場需求製造樓市危機,這兩招卻甚為毒辣。全賴配合美國低息作為催化劑,大搞以解決民生住屋政策,目的為免發展商打對台向政府施壓,更順理成章加快土地供應,滿足中下階層住屋需要,反對聲音越少目標越近,便順勢把樓價埋下炸彈,走回98年高峯期的舊路。
要知道本港經濟屬外向型經濟,縱使80年代息口高企在20厘以上,本港仍有生產力,以及本土經濟如首屈一指的出口業、排名NO.1的玩具業和輕工業,仍可支撐實體經濟,若肯做一定搵到工。
所以那時縱使樓價高企也可以按經濟增長同步上升,肯供下去層樓夠退休。
過去一年政府縱大力推地,但供應量僅僅夠兩萬伙供應,地價高企不下,庫房收入為過去15年最多,連同徵收額外印花稅,需求沒有減少反而壓抑了二手轉流,樓價唔升就奇。
結果把泡沫谷至頂點,隨時因為經濟放緩下急速下滑,造成骨牌效應,成功配合阿爺狙擊熱錢流港的途徑,從而減輕內地的壓力。
何況在換屆前三個月,一幅接一幅的優質地皮緊湊推出,合共數千個單位,單是大圍站上蓋和前北角邨地王,已經有3600個單位,曾蔭權班子陰招得逞,連大發展商都一一中招,以高價投下貴重地皮,換屆後樓市起伏擴大。
劉兆昌
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