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各政黨果然無法達成組織政府的協議,也許大家都不想做開罪選民或脫離歐元區這個兩難的決定。若果下月中大選希臘選民仍下不了決心勒緊褲頭,希臘退出或被逐出歐元區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昨天說過,希臘退出歐元區不意味世界末日,阿根廷當日停用聯滙制度令貨幣貶值七成也不過陣痛一年半載,其後經濟便迅速回穩。希臘重用德拉克馬情況也不會差太遠,熬過起初幾個月的混亂後有機會扭轉乾坤。真正的問題是希臘「脫歐」會否引發骨牌效應,連累西班牙、意大利等較大經濟體也被迫退出。要知道希臘不過佔歐元區生產總值百分之二,西班牙、意大利卻是歐元區第三、四大經濟體,足以牽一髮動全身,令歐元區土崩瓦解,歐元零星落索。
可以借用一下九十年代初歐洲貨幣體系(EMS)危機來做個參考。當時由於德國剛統一,德國央行大幅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脹,令其他參與EMS的國家叫苦連天。炒家大鱷看準機會火燒連環船,從瑞典「克朗」到西班牙「比薩塔」到英鎊到里拉到法郎全部中招,逐一被狙擊,最終英鎊潰退,離開EMS,里拉也暫時脫鈎,甚至被已故總統米特朗說成是"FrancFort"的法郎也被迫大幅拉闊滙率波幅,變相暫停EMS的運作。
歐元區當然跟EMS不一樣,因為各國不管是流通、結算、儲備都已改用歐元,取消本國貨幣,脫鈎比在EMS時代麻煩複雜得多,成本大得多。更重要的是,炒家不可能在貨幣市場逐個擊破,只能透過債市、股市向有關政府施壓,所產生的張力跟貨幣危機不可同日而語,各國政府及歐元區整體有時間透過商議及向IMF求援穩住市場,令炒家無肉食而放棄施壓。即使再不濟,歐洲央行也可以在短期內大手買入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債券,壓低利息,讓各國有喘息的機會。換言之,單憑炒家或外在壓力不容易逼西班牙、意大利「脫歐」。
真正重要的還在於內部政治壓力,還在於兩國人民有多怕痛。希臘從幾乎得救到瀕臨「脫歐」,正是因為希臘人受不了長期緊縮,受不了由奢入儉,用選票來個反抗。西班牙、意大利失業率高達兩成,人民已是苦不堪言,但只要他們能「打甩門牙帶血吞」,咬緊牙關整頓國家財政,外人要把他們逼出歐元區是不可能的事。
克魯明(PaulKrugman)在他剛出版的新書"EndThisDepressionNow"提到另一個解決歐盟危機的關鍵,明天再談。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