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騙手法公司成立三年騙到巨資

行騙手法
公司成立三年騙到巨資

震驚中銀監的鋼貿企業詐騙銀行貸款案,從內地傳媒報道中所知不多,內地《第一財經日報》在報道相關內容時,以潘某介紹這位騙徒,其行騙手法既是鋼市東主,又是擔保企業老闆,再透過成立多間鋼貿企業,互相開「假單」,騙貸款。
潘某成立的鋼市與作為擔保公司配套企業的融資平台企業只有數年歷史,在09年3月底成立的市場。據工商註冊資料顯示,潘某的鋼市註冊資金為1.006億元(人民幣.下同),潘某的出資額為4527萬元,其他兩人分別為4024萬元和1509萬元,但到今年被法院查封時,公司賬面資金被席捲一空,擔保公司累計敞口風險超過8000萬元。
潘某的旗下公司最終欠下銀行多少債務?又有多少銀行牽涉其中?現仍調查中。而一間成立只有三年的公司能獲取這麼多融資,難怪中銀監要關注。但令人憂慮的是,類似潘某的鋼貿融資模式於09年以後出現在江蘇、浙江等地已有一段時間,蘇浙地區出現螺紋鋼庫存交易連創全國第一,不排除背後隱藏「炸彈」。

無錫老闆欺詐後「走佬」

《第一財經日報》更指,今年以來,無錫、杭州等多個鋼貿市場爆出人員「走佬」事件,其中,無錫一洲鋼材市場老闆李國清捲款十多億元「走佬」。
上海銀監局在去年的一項檢查顯示,當時上海用於抵押的螺紋鋼總量為103.45萬噸,是螺紋鋼社會庫存的2.79倍。
專門研究過鋼貿融資的長三角一家省級銀行負責人稱,現在各家銀行都在緊急排查,部份地區鋼材貿易企業和個人授信已基本凍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