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港童求醫 攻陷新界東

跨境港童求醫 攻陷新界東

【本報訊】雙非童推高本港公立醫院服務需求,醫管局披露,過去六年合資格跨境來港求醫的內地港童增加近三倍;該局實際統計則顯示,曾跨境求醫的病人中,有七成人曾到新界東的公院求醫,當中以北區醫院急症室最受影響;同聯網的威院兒童深切治療部(CICU),也長期被患遺傳病的重症跨境病童逼爆。
醫管局昨公布五年策略計劃,披露該局按統計處數字估算,合資格來港求醫的內地港童,包括雙非或單非兒童,由06年的5.8萬人,增加2.6倍至去年的21萬人。醫管局策略發展總監羅思偉指,跨境求診的內地港童,七成選擇到新界東求診,北區醫院急症室、大埔那打素醫院和威院兒科均被攻陷。

威院CICU長期加床

威院兒科部門主管李志光指,該院兒科病床平均使用率每月也超過九成,冬季高峯期更達120%至130%,當中約一成屬雙非病童。大埔那打素醫院的兒科急症中也有逾兩成是雙非兒童。據悉,威院兒童深切治療部長期有至少一張病床被患遺傳病的重症跨境病童佔用,一住數年,令該部門持續逼爆,由原有五張病床勉強加開至七張。
李說,威院正計劃向醫管局申請,加設日間醫療中心紓緩兒童住院病房壓力,「例如返醫院打針嘅癌症病人,做一般兒科檢查嘅小朋友,都可以改用日間服務」。
人口老化、醫生和專職醫護如放射技師等供不應求,也是醫管局的未來挑戰,公院每年須聘請380醫生,但醫學院短期內每年僅提供250名畢業生。人手不足下,將軍澳醫院仍未決定是否按計劃增設產科,明年底啟用的北大嶼山醫院也要從同聯網的瑪嘉烈醫院抽調人手。醫管局另計劃加推6,100次磁力共振和2.1萬次電腦掃描服務,並協助經常入院長者參與社區護理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