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西區區議會民主黨議員提出拆除阻礙示威的中聯辦正門外花槽議案,昨在大批建制議員反對下,以14票反對4票贊成遭否決。投反對票的議員認為拆花槽後,會吸引更多人來示威,產生噪音滋擾居民,更有違綠化原意;民主黨多位議員反駁,單單拆走一個花槽,絕不可能影響該區綠化環境。
記者:張文傑
拆花槽議案昨午表決前後,支持及反對的市民分別在區議會辦事處示威,民陣高舉「拆走花槽鐵馬、還我集會空間」;居於中聯辦附近的居民則展示「不要示威惡霸、捍衞家園寧靜」紙張。
討論議案時,反對的林懷榮指中聯辦正門外有否花槽,也不應有太多人集會;民建聯的張國鈞認為,不應為增加集會空間而拆花槽,影響綠化。
反對拆花槽議員中,言論最「出位」的是張翼雄,他指拆花槽吸引更多人聚集,「隨時人踩人,好似當年蘭桂坊咁」,又形容存在了僅10年的花槽是居民集體回憶,更指中聯辦是「宗主國總部」,「有居民話一般宗主國總部門口的設置,反映國力強弱,花槽連同中聯辦國旗畀人好莊嚴感覺」。
他指,世界各地政府機關大門口,都有大花槽或花圃,故反對拆花槽,令在場人士譁然。
恐流動花槽變兇器
提出動議的民主黨許智峯稱,該處附近有大量花槽,質疑「拆走一個係咪就冇咗綠化?」又指警方每逢有示威便踩入花槽,將花槽闢作警察行動區,阻礙記者採訪,令綠化目的蕩然無存;甘乃威則建議可改為流動花槽,有示威才移開。反對議案的委任議員文志華卻對示威者「上綱上線」,「擔心流動花槽會畀示威者拎起掟傷警員」。
會上運輸署代表重申,花槽與中聯辦正門之間行人路段有三米闊已合標準。警務署西區指揮官林曉彤指出,沒有設立警察行動區及記者採訪區數字,會視乎個別情況而決定在何處設立有關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