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供需兩弱已令中國四月新增貸款縮至6818億元(人民幣.下同),但情況在5月首兩星期更甚。據《上海證券報》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在5月份首兩周,新增人民幣貸款整體接近零,更糟糕的是存款繼續流失2000億。
中國4月新增信貸環已較3月跌逾三成,且短期貸款增長持續高於中長期貸款,顯示企業貸款需求遇冷,踏入5月,工行(1398)、農行(1288)、中行(3988)與建行(939)四大行的新增貸款生意十分淡靜,其中兩家銀行貸款分別增長100多億和幾十億,另兩家則分別出現負增長,整體看,截至5月13日,四大行5月人民幣貸款幾無增長。
2000億存款繼續流失
由於四大銀行的新增貸款佔全國新增貸款約為35%至38%,加上從4月份新增貸款的結構看,票據融資和短期貸款的比例為69%,仍然佔主要部份,中長期貸款佔比仍然偏小,反映了固定資產投資需求的疲弱,實業借貸亦弱。
新增貸款需求弱已引起中銀監關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王兆星昨表示,「我們已注意到銀行貸款有時在季末及季初會不穩定,我們正在審視監管系統,希望能促使銀行平穩放貸。」
另一惹起關注的是,銀行存款流失,目前,中國的銀行貸存比不能超過75%的硬性約束,近期存款下降,令追求業務擴張的中國銀行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存款饑渴症」。
人行資料顯示,4月份人民幣存款減少4656億元,據悉,5月首兩星期有2000億元存款流出銀行體系,其中一家銀行便流失900億左右。
證券商擬准向商銀放貸
存款減少令銀行更求「財」若渴,內地傳媒報道,中證監建議允許證券公司向商業銀行貸款,以擴展其「新」業務。傳統上,只有證券公司向銀行借貸,但今次建議極具創意。證券公司的資金何來?報道指,若干證券公司透過銀行間市場借貸,目前內地證券公司在銀行間市場借貸的額度,按各個證券公司的授信程度,從幾十億到幾百億不等。
對於中銀監的創意,內地《金證券》向多間證券商了解內容,得到答案是,此建議是在較早時前召開的證券行業創新大會上提出的「資金鬆綁,外擴內調」內容之一,建議能否成行仍有是未知數。但是國泰君安行業研究員表示,關鍵還是要得到銀監會的同意。言下之意,銀監會的態度或將直接左右券商銀行貸款資格的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