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受核數師質疑其持續經營能力兼或須就負債作撥備的泰山石化(1192),昨復牌後遭恐慌性拋售,股價插水36%,是昨日跌幅最大股份,市值蒸發8億元。
記者:陳韻妍
泰山石化獨立非執行董事石禮謙向本報表示,公司已就(核數師質疑)這件事開過多次會。
近期多家民企股陷財政壓力,投資者對民企信心盡失,本報先向公司查詢,但一直未獲回覆,遂向石禮謙查詢泰山石化目前經營情況,他不肯正面回應,只說:「所有資料都公佈咗」,「我哋開緊會睇成件事」,「已經開過好幾次會」。
分析:睇唔到前景
由於未能償還今年3月到期優先票據的本金連利息8.6億元,加上觸及與金融機構的雙邊貸款交叉違約條款,未償還金額達1014萬元,令泰山石化昨甫開市已大跌17.86%,其後越跌越有,最終以全日最低位收市,收0.178元,為09年6月以來最低。
海通國際環球投資策略部副總裁郭家耀直言,泰山石化近幾年持續虧損,即使管理層指正與潛在策略投資者進行磋商,但相信只係很初步的計劃,「呢隻股睇唔到前景,短期無反彈空間」,持有散戶應及早套現。
泰山石化財政狀況確令人憂慮,07年以來持續「見紅」,截至去年底止,現金及銀行結餘僅2.22億元,已質押存款及受限制現金11.3億元,一年內到期銀行貸款按年激增72.9%至39.48億元,令流動負債高於流動資產12.43億元。
香港會計師公會副會長陳錦榮指,核數師見到一間公司流動資產高於流動負債,就會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疑,除非該公司可以及時獲得銀行短期貸款或透支額,或得到債權人同意延期還款,否則這間公司很難「翻身」。
以債冚債 利息負擔重
自泰山石化05年3月發行本金總額4億美元、年息高達8.5厘的2012年到期優先票據後,公司財政越見緊張。為押後還款,公司於2010年7月再發行15年到期的可換股票據及實物支付票據,將本金總值2.09億美元於2012年到期的優先票據重組至2015年到期,2012年到期的票據年息變為9.27厘。由於票據息率相當高,該公司每年均須為2012年到期票據支付逾7000萬元利息。
曾於04至07年間任泰山石化行政總裁的張震遠向本報稱,離開泰山石化後就沒有與該公司管理層聯絡,故不便評論。張震遠歷任該公司行政總裁、副主席及執行董事,惟08年6月便辭去所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