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政府下的問責官員中,唯一減薪的職位是政治助理,月薪會由現時10萬至16萬元不等,改為月薪上限10萬元,並在建議政助減薪之時,容許司局長聘請多於一名政治助理。換言之,每個司局長都可以肆意招攬愛將入閣,梁振英治下的政治酬庸情況勢將惡化。記者:許偉賢、陳雪玲、莫劍弦
特首曾蔭權當年擴大問責制,將政治助理起薪點定為月薪104,340元,最低薪的7名政治助理月薪亦達134,150元,最高薪的則高逾16萬元;其中最年輕的陳智遠任職城市大學高級研究助理時只有近兩萬元月薪,任政治助理後薪金逾13萬元,惹來全城狂轟。
市民對這班人零認知
一眾政助任內卻屢被批評表現不濟,多個民調均顯示市民對多名政助的認知度為零。針對社會對政助人工與表現不相稱的批評,當局建議改變政助的薪酬計算方法,由原來每名政助10萬至16萬元月薪不等,改為每名司局長可以多聘超過一名政治助理,而每月可以動用的金錢上限是10萬元。
雖然未明定實際人工,但當局也建議將政助薪酬定於局長薪酬的三成,上限為10萬元,較現時的35%至55%大幅調低。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昨稱,大幅調低政助的人工,源於要回應社會對政治助理薪酬水平過高的強烈批評,此建議可令當局省回200萬元。
譚志源更同時為政助護航,指雖然不少政治助理都努力工作,但大部份工作都在幕後做,市民難免對他們欠缺認知。他以向議員拉票為例,坦言政治助理有時難以成功接通電話與議員聯絡,往往要較高級的同事幫手,因此政府亦建議將政助的工作需要轉向,由過往多做拉票、游說,改為多做對外及社區工作。
梁可回報更多支持者
不過,這項表面上向政助開刀以平息市民不滿的安排,卻被政界認定有利梁振英政治分贓。有政界中人便指,只要市民因為政助人工已減、令市民對政助的反感降低,梁振英更可肆無忌憚地委任更多友好陣營人士入閣做政助,回報一眾政團的支持;事實上梁亦一早打開口牌,稱每個政策局可以委任多於一個政助,暗示日後的政治助理是龐大隊伍。
街工梁耀忠直斥:「政府表現上採取所謂彈性政策,話司局長可以自行決定請幾多政助,但係實際係容許更多政治分贓!」他續指:「咁你點解釋,一個局長只係請一個政助,另一個就要請四、五個?」他強調有關機制充分反映政助的委任完全缺乏透明度及準則。
政治酬庸情況將惡化
梁耀忠更諷刺政助角色模糊不清:「即使話佢哋要加強落區,都等同一個人要食飯之嘛(意即是常理)!」他批評:「根本啲市民都唔知道呢班政助究竟有乜嘢做!」就算建議減薪,他亦不支持設立政助。民主黨主席何俊仁也認為,問責制為人詬病的是制度而非薪酬問題,他反對局長聘任多於一個政助,認為是政治分贓。
中大政治及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說,減薪後政治助理的薪酬看似「封頂」10萬元,但由於梁振英容許各司局長自行決定聘請多少個政治助理,人手配套的資源不可估量;更甚者是,政助一直是政治酬庸,向來都是政府「分餅仔」予民建聯及工聯會等親政府政團,若政助職位可肆意分拆,擔心梁振英治下的政治酬庸情況會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