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搞越衰問責制推行10年 醜聞不絕

越搞越衰
問責制推行10年 醜聞不絕

政治問責制推行近10年,是前特首董建華任內推出的產物。當時一般相信,董建華背後目的是為「廢相」,削弱政務司司長的實權,將權力下放到各問責局長手上。但由於特首並非由普選產生,他所委任的問責局長也缺乏認受性,令制度注定失敗。
董建華02年7月獲中央欽點自動連任後,隨即宣佈推出問責制,最初是3司11局,強調司局長要為政策缺失問責。

葉劉梁錦松落台收場

結果當時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同年9月即因仙股事件要向公眾鞠躬道歉。隨後,時任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被《蘋果》揭發於03年1月財政預算案公佈前偷步買車,最初梁錦松堅拒下台。
其後本港爆發沙士疫情,政府處理失當,加上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強行推動23條立法,進一步激起民憤,觸發03年7月1日有50萬人上街倒董。
結果葉劉淑儀和梁錦松於7月16日先後辭職。翌年,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為沙士處理失當請辭。
曾蔭權05年接替腳痛下台的董建華後,未有撥亂反正,卻進一步將問責制擴大至3司12局,08年更將畸形政制「發揚光大」,增設大批副局長與政治助理,與建制派大玩政治分贓。《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