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A自2年前放寬本港保險代理進軍內地市場以來,至今只批核了一家保險代理公司,於廣東經營保險代理業務,成效不彰。不過有意北上的本港保險業界,早已自行「過河搵食」。
找內地人士開公司
據保險業界人士透露,有興趣北上的保險代理業界,部分已透過多種途徑進入內地市場,包括入股當地保險代理公司,或冒險找內地人士開設代理公司等;相較於循正規途徑CEPA,自有其利弊。
這些透過內地人士開設的保險代理公司,只需要每年將賬目遞交予保監會,不用如外資要核數師審核;此外,外資保險代理公司審批程序繁複,涉及8個部門之多,如稅局、外經貿、公安局、工商局等。
本港亦有保險經紀,北上推介本港保險產品,內地客再透過自由行來港幫襯。近年本港湧現雙非嬰潮,亦為本港保險業帶來一批生力軍客戶,內地客喜歡購買香港保險產品,可以有助其資產配置更分散,費率較低,保險範圍更廣泛。購買國際保險公司產品,更具可攜性,移民後也適用。
據2010年CEPA協議要求,本港保險代理在港成立10年,資本金額達200萬元,最近5年平均收入50萬元,才可申請內地保險代理業務,去年進一步放寬至本港保險經紀公司,也可申請到內地經營保險代理業務,惟要先行於內地設置代辦處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