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專題:韓果升呢攻港又平又好食 媲美日本貨

星期日專題:韓果升呢攻港
又平又好食 媲美日本貨

韓農8月大舉殺到,但並非來示威,而是到美食博覽搶攻香港市場。其實韓國農產品益發受歡迎,其中蘋果勁升630倍至一年供港22萬公斤,日本大地震後,韓果更威脅日本水果市場。本報直擊南韓蘋果之鄉安東市,了解韓農如何度過世貿等衝擊,終放下拳頭進軍國際。 記者:翁煜雄

本地高檔水果早年是日本天下,經營水果批發八年的三農食品老闆威哥說,近年韓農不斷搶灘,「最成功係士多啤梨、蘋果,質素唔差過日本,但平好多」。他舉例韓國士多啤梨每包售55元,日本99元;韓國富士蘋果29元,日本要49元。他說日本水果供港量仍較日本地震前少三成,有客人更因早前地震而索性轉軚改吃韓果,「顧客試過覺得唔差」。

《鮮人參》
姜真善(右)繼承父業,開拓鮮人參在港的市場。 翁煜雄攝

《翠玉瓜》
安東翠玉瓜仿效日本用膠袋包裹培植,以達品質一致。

《蘋果》
安東市蘋果特別爽甜,是南韓蘋果之鄉。

《香瓜》
市民本月將能品嚐首次引入本港的韓國香瓜。

蘋果來貨勁升630倍

比較日、韓的巨蜂提子,他說日本的甜度口感仍最佳,但韓國於6至7月收成的質素直逼日本。韓國士多啤梨去年進口本港125萬公斤,較2004年大增80倍;蘋果同期更勁升630倍至22萬公斤。今年頭三個月,韓國番薯升167%,日本卻跌38%。
身兼韓國食品輸入流通協議會會長的蕭邦貿易負責人蕭永斌稱,已引入逾30款韓國蔬果,雖較內地貴兩至三成,但質量接近日本,加上韓圜較穩定,韓貨未來仍具有優勢。
本報早前到韓國農田面積最大的安東市,只見農田井然,當地網紋密瓜、新高梨等農品輸出值一年涉2.4億港元。

威哥說韓國水果越來越受本港市民歡迎,能與日本貨爭長短。 梁志永攝

赴日本取經提升實力

安東所屬的慶尚北道因溫差大,蘋果特別爽甜,佔全國產量70%。蘋果自果園運到工場,經儀器測試重量及甜度,合格的送到清洗池入袋,記者即場試食,甜味很「日本」。
當地香瓜及翠玉瓜本月將引入本港,「亞之媽」(大嬸)在農田邊割香瓜邊說,「灑水殺蟲都已經靠機器」。她說翠玉瓜以膠袋包裹培植,故長大後大小差不多。「這都是從日本學習」。對日本有「強烈民族情感」的韓國人甚少褒日人,但父輩起已務農的安東貿易公司社長崔烋奭稱,只為提高競爭力,「南韓(95年)入世貿後,帶來美國等水果競爭,很多農友示威,部分2005年更到香港抗爭」。
韓農喚起國內外關注,安東市長權寧世說,入世後協助農戶到日本取經,添置耕作機械,又資助外銷物流費25%,增加競爭力。

靠「身土不二」抗洋貨

「還有賴身土不二的觀念」。崔烋奭說,韓國傳統認為,要進食出生地出產的食物,身體才健康,故美國等農品再便宜,不少韓國人仍堅持吃韓國水果。
韓國人最愛泡菜,2010年大白菜失收,政府從中國進口大批救市但滯銷,便因身土不二的執着。
韓國水果已反攻日本,安東貿易每年出口1.2萬噸蘋果,大部份到日本,到香港只50噸,但8月他會帶大批蔬果來港參加美食博覽。
毗鄰豐基市的人參也擬大舉進港。人參田長滿參葉,拔起便可看到肥美鮮人參,經炮製後是中藥材紅參。人參場Sobaek負責人姜真善說,鮮人參夏天也可吃,補充流失礦物質。
中韓剛啟動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亞洲專訊資料研究中心顧問梁寶霖說,韓農將有新衝擊,因為韓國若擬進軍內地蓬勃的金融市場,便要減中國農產品進口稅等,韓農到時便要面對內地平價蔬果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