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素娃及其他 - 邁克

房素娃及其他 - 邁克

書痴找到罕見的《文林》月刊,興高采烈在微博曬寶,我一眼看到列出來的作者包括「房素娃」,連忙通知懵盛盛的博主那就是親愛的陸離女士。她是全港首位杜魯福骨灰粉,巧妙音譯偶像名字Francois作筆名,還一雞兩味另外砌出「方斯華」,生得晚的普通讀者大概聞所未聞。那個以《中國學生周報》為軸心的文藝時代,《文林》和《香港影畫》都是後起的支線,我最念念不忘更短壽的《海報》,蔡浩泉設計的封面好看極了,有一期是手繪的亦舒側面,在舊紙堆捐窿捐罅的小朋友如果遇上,千萬勿走寶。
文壇上誰是誰的啞謎,近年吸引人追尋答案的不那麼多,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職業文人難得花開幾枝,不像周身刀張張利的前輩,往往要五六個筆名才能應付繁密的稿約。在《香港廈語電影訪蹤》看見當年一位百搭演員叫王清河,我立即記起旅法畫家張漢明,未赴歐洲前畫插圖畫漫畫和寫文章,署名用的是「清河」,要不是那一代的朋友如楊凡迄今仍然改不了口,不在現場的井蛙根本不知道。要和「清河」對親家,鎖定的不會不是「明川」,那是小思老師的化名,似乎特別保留給豐子愷。
至於拍過二百部廈語片的王清河,我之前當然不認識,書裏他的訪問亮點非常多,有些段落簡直是棟篤笑。譬如談論另一位演員胡同:「他很能幹,娶妻一定要漂亮的,他說不漂亮的不會娶。在廈門已經娶了一個,來香港娶了蔡小雯,後來台灣的王瑪莉來,住在他那裏,他又娶了王瑪莉。」媽媽咪呀,聽起來和胡蘭成一模一樣,還要是本家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