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危機一旦爆發,對經濟所造成的傷害,以及復原所需時間,往往是其他行業及板塊的幾倍或以上。
除了美國之外,西班牙亦是一個好例子。該國自房地產泡沫爆破至今已超過3年,而政府一直堅拒拯救銀行業,但由於情況轉趨嚴峻,上周對銀行業的態度出現了戲劇性的改變,
一直說不需用公帑拯救國內銀行業的西班牙政府,上周初突然宣佈將第四大銀行Bankia國有化之後,周五再公佈清理銀行業有毒資產的計劃,是三年內的第四次,投資者都密切注意是次計劃能否令該國走出了看來永不休止的金融危機。
西班牙的銀行危機主要是源自國內房地產泡沫爆破,為了對症下藥,政府要求銀行業就按揭壞賬額外撥備300億歐元,今年2月時政府已要求銀行業為其壞賬撥備450億歐元;安排獨立核數師為國內銀行業重新核算資產,另外亦要求銀行將壞資產注入另外成立的公司,以便年底將壞資產賤賣套現。
製造更多「喪屍銀行」
有部份分析認為,政府對壞賬撥備增加300億歐元的要求過少,起碼要再增500億歐元才足夠。西班牙失業率高企,國內就業人口之中,每四個人就有一人失業,加上削赤計劃令西班牙經濟陷入雙底衰退,已令人擔心除了按揭壞賬之外,包括中小企等其他貸款會否陸續轉為壞賬,令本已千瘡百孔的銀行業情況轉壞。在此形勢下,再要這些銀行自行集資作壞賬撥備就似乎過份樂觀。
政府必需參與注資行動,而非以現時透過可轉換債券(CocoBond)向銀行放貸的形式拯救銀行業,才能穩定市場信心。而西班牙政府今次的計劃,很可能會令更多銀行變成「喪屍銀行」(Zombiebanks),即不肯放貸亦不願借貸,以至癱瘓整個經濟。儘管西班牙最新的改革銀行業的方向算是正確,但問題是總理拉霍伊(MarianoRajoy)已表明,除了Bankia以外,政府不會再使用公帑拯救銀行業,相信他很有可能要自毀承諾。
參照美國、英國以及愛爾蘭的經驗,銀行業難以單靠自己脫離困境,西班牙政府未來有可能要繼續國有化其他銀行。
西班牙政府厲行削赤,現時該國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達70%,而當愛爾蘭在接近國有化大部份銀行後,其比率即時勁升至110%,依此看來,西班牙最終難逃要向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救的命運。
李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