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遊台灣,對台灣有了一些粗淺印象後,韓寒深感失落。他的失落在於,當一個人生在中國,並且長期在中國生活之後,即使心地善良,「總是把人往好裏想」,也無法再心思單純地信賴別人,接受別人的善意。中國人,既不相信人,也不被相信。
文中寫道:「我失落在我生存的環境裏,前幾十年教人兇殘和鬥爭,後幾十年使人貪婪和自私,於是我們很多人的骨子裏被埋下了這些種子;我失落在我們的前輩們摧毀了文化,也摧毀了那些傳統的美德,摧毀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摧毀了信仰和共識,卻沒有建立起一個美麗新世界,作為晚輩,我們誰也不知道能否彌補這一切,還是繼續的摧毀下去;我失落在不知道我們的後代能不能生存在一個互相理解而不是互相傷害的環境之中;我失落在作為一個寫作者,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還要不停的考慮措辭,以免哪個地方說過了線;我失落在當他人以善意面對我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居然是會不會有甚麼陰謀……」不被相信固然是可悲的,比這更可悲的,是不能去相信。
韓寒感謝香港和台灣庇護了中華文化,把這個民族美好的習性留了下來。對此,李怡先生在他的專欄「絲絲世語」中慨嘆:「香港庇護的中華文化,享有的法制自由,正令人痛心地漸漸流失。」至於台灣,它像個從無接觸過病菌,缺乏免疫力的孩子,面對強國價值觀的強勢入侵,不知能否繼續獨善其身呢?對此,我深感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