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4月份經濟數據再度轉差,中國人民銀行如市場預測隨即出手救市,昨晚宣佈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自本周五(18日)生效。市場估計今次等同向市場注資4000億至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但分析認為該措施對實體經濟的刺激作用不大,預期6月份將會再調低存準率一次。 記者:李芳芳
這次是人行自去年底以來第三次降低存準金率,累積放水料逾萬億,前兩次下調分別在今年2月和去年12月份。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準率將降至20%,而小型金融機構的則調低至16.5%。目前內地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超過84萬億元,此舉將釋放最多5000億元的流動性。
分析料6月再下調
被稱為拉動內地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全面下滑,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增14%,首四個月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20.2%,進出口增長均低於5%,數據均差過3月份。而上月新增貸款規模跌至6818億元,而工業生業價格指數(PPI)和通脹率(CPI)均見回落。
滙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至昨日才降存準率已屬滯後,4月份進出口、工業增加值大幅減速,確認經濟下行趨勢,估計4月經濟增長(GDP)已從第一季度的8.1%跌至低於7%。他認為,中央僅降存準率不足以穩定經濟,建議政府出台實質性減稅措施,加大保障房和醫院等民生領域財政投入,並迅速為民間資本開放更多領域。
信銀國際中國業務首席經濟策略師兼高級副總裁廖群相信,4月份GDP增速已滑落至8%以下,故中央需即時出手以防止5及6月份GDP延續此下行風險,否則GDP難以達到中央期望的反彈目標。降低0.5個百分點的存準率將增強市場的流通性,有助提高工業生產的指標,料5月份的GDP將可跑贏上月的數據,但憂慮力度能否足以支持回升至3月份的狀態。而存準率目前仍處於20%的高位,他預測第二季內很大可能會再減一次存準率,此後才有可能減息。
澳盛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指出,措施出台主因內地經濟增長動力較弱,外圍風險迅速增加,料人行可能6月中將再減一次存準率。
羅家聰:今年難減息
不過,交銀香港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則較為悲觀,他認為內地經濟一直拖延進入衰退的時間,至今才開始與歐美經濟同步,預期未來兩季經濟衰退情況將更加顯著,至明年才會見底,並不認同主流所預測今年經濟增長呈「先低後高」走勢,故股市將於今年第四季才會見底回升。
他又指,減存準金率對實體經濟的即時刺激作用不大,既不能降低貸款成本,而且貸款亦難以真正落到有問題企業手上。
但內地通脹及樓市容易「死灰復燃」,相信央行今年內不會輕易減息。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今年3月在全國兩會期間曾公開表示,理論上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的空間可以非常大,但還是要針對具體的流動性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