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孕婦衝關情況持續,醫護人員做到無停手。廣華醫院護士學校前校長李淑芳昨出席廣華醫院《天使家書》新書發佈會透露,50、60年代是香港生仔潮,醫護人員忙到「有氣冇碇唞」。當年醫院外長期有的士排隊,載着臨盆在即的港媽,最高峯一晚為14個初胎孕婦接生。廣華護士學校多年來肩負培訓護士及助產士任務,至2002年停辦,院方希望重建後可復辦護校。
培訓護士及助產士
廣華醫院護士學校於1921年成立,每年培訓200名護士及50名助產士。李淑芳1955年入讀廣華護校,1992年起擔任校長。她說本港50至60年代出生率爆燈,不少港媽臨盆在即,衝上的士直奔廣華產子,故醫院外長期有的士排隊,「一年平均要執350個嬰兒,最高峯一晚有14個初胎孕婦生仔,有時連手套都戴唔切就要接生」。
她說,當年不少孕婦「等唔切」,直接在的士內產子,「我哋要幫的士抹返架車啲血!」台灣總統馬英九在廣華出生,李淑芳亦感榮幸,「有機會要搵返佢個執媽出嚟!」面對現時內地孕婦衝關產子,李說︰「係家先有呢回事,當年內地人嚟香港要游水,孕婦點敢游?」
昨有現任護士穿起當年護校制服,原來當年學生是穿藍色袖口的白色裙,註冊護士的帽子則有紅色直間紋。當年男女生分派不同宿舍。學生考畢業試前會吃及第粥,以及獨自吃朱古力,寓意「獨食難肥」,考試不會「肥佬」。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