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自製教材更合用

中學自製教材更合用

【本報訊】不少學校擔心購買教材的資金問題,李求恩紀念中學十多年前開始自行製作校本教材,現時部份教材甚至會按每班的程度編寫。

學生明顯投入學習

李求恩紀念中學的中、英、數及通識科,均有兩至五成教材由老師製作。以中文科為例,每級學生都有一本關於實用文的自編教材,教材經過釘裝及印有彩色封面,猶如坊間可以購買的課本。
教師工作繁重,製作教材並不易,英文科主任石妙珊表示,「排版、搵圖畫等都一手包辦,學生做30分鐘,老師可能做咗三個鐘」。她表示,因此需要「請外援」,除了聘用教學助理,亦會積極與教育局及大學合作,如參加種子計劃,由專家協助一同設計工作紙等教材及修訂程度。
助理校長陳若玓表示,利用自編教材與教科書互相輔助,在照顧學生學習差異時明顯更有成效,「有時教完一班,發現教材太深或太淺,都會改完再印過」。她認為,雖然工作繁複,但學生明顯較投入學習,亦會欣賞老師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