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ing

Timing

Mary,三十多歲;自十八歲開始踏入社會工作以來,從來都很喜歡買毛公仔。現在家裏已囤積了約三千個毛公仔。百多個在牀邊,數百個在屋內不同角落,又數百個在牀下底及櫃內,千多個在迷你倉中。從來未棄掉過一個。
朋友及親友每每到她家都會投訴此行為:「到底妳的梳化是給人坐或是公仔坐的?」她的前夫也常投訴:「為甚麼雙人牀要變成單人牀,還要兩個人一起睡呢?」但她從來不覺得是問題,底蘊裏不斷告訴自己:「因為兒時家裏窮,所以有能力之後便盡量彌補過往的不足。」聽似有道理,亦相信很多人有如此行徑。
她與前夫離婚,是因為對方有外遇,還好他們沒有孩子。
離婚後的兩年,Mary不太愉快地回復單身生活。直至某天在facebook收到當年中學階段心儀的男生問好:「聽說妳離婚了,生活還好嗎?」對方仍單身,長居於美國。由這一句問候開始,通訊了半年後,展開了異地戀。對Mary來說,原來兜兜轉轉多年,還歸於零,心裏那個當年的他,還是冥冥中注定在一起。
異地戀開始了數個月後,按奈不住要見面,Mary飛往美國度假兩星期。
Mary落機了,甫見面,對方跟相片沒兩樣,仍然英俊。然而相擁後,不知道為何,就是沒有感覺。雙方沒有熱吻,只是很公關式地問好,很明顯沒有火花。餘下的十數天行程,由情人劇變成朋友,由以為共浴愛河旅程急轉成購物觀光團。而那似乎是彼此共同的感覺,來得自然。所以及至Mary上機的一刻,互相擁抱後,都深明那是最後一次的見面。
Mary回港後,把所有毛公仔捐贈予慈善團體。
她明白了時間性實在太重要,所有情懷都關乎時間性:已不是兒童了,還要夾硬去擁有玩具,可以彌補嗎?已不是情竇初開的情懷了,他縱出現,又會有那種感覺去愛嗎?

作者Profile

電台節目主持,說話坦蕩蕩,文字赤裸裸,自言生活多爪多棲冇規冇矩,但有態度,認為「愛情」就是Sex的昇華。

作者:余迪偉

逢星期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