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波氏菌入血 全球次宗在港發生陰道黏膜裂險釀一屍兩命

阿托波氏菌入血 全球次宗在港發生
陰道黏膜裂險釀一屍兩命

【本報訊】本港首次發現可引致孕婦一屍兩命的陰道阿托波氏菌(Atopobiumvaginae)入血個案。一名孕婦疑因作動時陰道黏膜撕裂,惡菌由陰道入血,胎兒心跳不正常地快,要緊急剖腹產子,是全球第二宗入血個案。首宗是去年一名外地孕婦因惡菌入血而流產。專家表示,該菌可存在於健康正常婦女的陰道,孕婦若有發燒等病徵要盡快求醫。 記者:陳沛冰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榮譽助理教授陳福和表示,去年一名33歲懷孕逾39周的孕婦到瑪麗醫院求診,當時她發高燒及胎兒心跳不正常地快,院方立即為她檢查及抽血化驗。因她發炎指數高及細菌入血,院方嘗試為她催生。

剖腹生產 母子平安

但孕婦未能自然分娩,她的胎水混濁顯示有嚴重感染,胎兒心跳沒回復正常,院方遂為她緊急剖腹產子,幸好母子平安。其後細菌培殖結果顯示,她感染陰道阿托波氏菌。嬰兒沒感染該菌,孕婦服用抗生素後康復,產後四天出院。
陳福和表示,陰道阿托波氏菌存在於女性陰道,連同這宗個案,全球至今有4宗嚴重感染個案。其中一名外地孕婦去年屬懷孕早期時,進行絨膜絨毛取樣的入侵性檢查,即將儀器經陰道伸入子宮頸抽取組織,細菌透過傷口由陰道入血。該檢查本身對胎兒有風險,加上細菌入血,最終孕婦流產。
另外兩宗個案包括一名女性進行陰道穿刺檢查,引致輸卵管及卵巢出現膿瘡;另一女性肚痛三天後入院,證實該菌引致子宮內膜炎。
本港的孕婦是首宗沒進行入侵性檢查,而陰道阿托波氏菌入血個案;相信是作動時黏膜有微細撕裂,而陰道細菌含量高,細菌透過傷口入血。

去年一名孕婦作動時阿托波氏菌入血,要緊急剖腹產子。

健康女性亦可有該菌

陳福和表示,該菌可存在於健康正常的女性陰道,菌量不高及未必會病發。女性患細菌性陰道症,陰道有該菌機會較高。若陰道一帶有傷口或進行入侵性檢查,細菌有機會入血。孕婦若有發高燒或分泌物異常,如顏色不正常及有異味,要盡快求診。入血最嚴重可引致母嬰死亡。
女性要預防感染,不應胡亂使用藥水,或洗澡時以花灑冲向陰道,因會影響陰道的狀態,增加患細菌性陰道病的機會。性伴侶太多也會增加感染細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