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講起67年暴動,就是暴徒亂放炸彈,罔顧市民的安危,45年後我才醒悟,在動亂開始之初並沒有炸彈,是警察殺了好幾個手無寸鐵的市民之後,放炸彈才開始的。當時的警察好比一個黑社會組織,議會是橡皮圖章,政府絕對站在英國人的利益上,對社會建設、民生福利毫無貢獻,主流媒體只敢說政府的好話,政府也隨時可以封不聽話的報社。我在「67死難者」集體墓前聆聽公祭文的時候,不期然對比今天香港的議會和媒體,今天我們享受的自由和人權,在45年前是匪夷所思。不過自由和人權不等於任何形式的暴力,我們是從一個不理性的時空走過來的,我們珍惜今天的理性。
電影《浮城》中的主角阿泉經歷了從前香港的動亂時代,但《浮城》沒有正面講67暴動,只是帶出了社會的複雜性,也因為社會的複雜,帶出了阿泉複雜的性格。電影中的阿泉是個思想型的人,在香港銀幕上很少出現過,他在一個變動推移的社會中慢慢變老,隨波逐流了半輩子,他開始問自己「我是個什麼人?」
《浮城》在18日首映,首映的地點在灣仔會議中心,我和演員們都出席,這也是一個為暖心族籌款的慈善晚會,當晚的票還有一半沒有賣出,請大家一定支持,希望在現場與大家見面。訂票電話:94686981,找Joyce。戶口是滙豐銀行,809-836-737-838,戶名就是暖心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