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呀落地愛 - 邁克

愛呀落地愛 - 邁克

要不是資料館出了專書,還真不知道介於一九四八至一九六三的短短十五年,在香港拍攝的廈語片竟有二百餘部,執導者包括我們熟悉的馬徐維邦、王天林、袁秋楓和程剛,簡直是正規影史缺了的一頁。最有趣的是,這些影片從未在原產地公映,製成後全部運輸出口,供應新加坡、馬來亞、菲律賓和台灣市場,不但小圈子,而且是隱形的小圈子,處境之特殊相信全球電影圈絕無僅有。
書裏印的戲橋出現許多童年熟悉的戲院名字,譬如璇宮、快樂、光華和曼舞羅,所以雖然影片一部也沒有看過,還是有不可言喻的親切感。熱帶小島的環境向來多元,華洋印巫雜處,中國各地方言亂飛,我們家左鄰是潮州人,子女留學澳洲,馬來人司機攜家眷住在後園,右里是英國來的軍官,對面大宅則是印度貴族,那種繽紛自幼生長在獨家村的純粹派沒有辦法想像。麗的呼聲播的節目似乎以粵語和國語為主,記憶中抹不掉的福建歌不知道哪裏鑽出來的,其中最沒齒難忘的是《桃花搭渡》,每段末句重複的副歌我注音為「愛呀落地愛,hea呀落地hea,愛呀落地愛」,繞樑何止區區三日。去年在台北買了林生祥的客家語唱片《種樹》,有一首《蒔禾歌》開頭赫然是這調子,把我嚇一大跳,廈門的桃花幾時過渡到客家碼頭去了?《香港廈語電影訪蹤》書後附錄的片目,五八年拍攝的《桃花過渡》和《龍交龍鳳交鳳》都有這首歌,可見它多流行——後一片名教一知半解的基佬想入非非,福建話「結婚」不是「交姻」麼,龍交龍鳳交鳳豈不是同性聯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