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受惠於俗稱「炒房」的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GBM)收益帶動,滙控(005)首季以實際基準計的核心稅前盈利(撇除與業務無關的債務公允值變動及滙率因素)按年增長25.2%至67.75億美元(約528億港元),跑贏證券界預測最多增長逾一成的水平。 記者:劉美儀
隨着首季表現「交到功課」,滙控股價昨晚在倫敦升越70元。滙控昨在港收報69.05元,升0.51%。若以列賬基準計(即不扣除公允值及滙率因素),集團首季稅前盈利按年跌12%至43.22億美元,股東應佔純利則跌37.9%至25.81億美元。
核心稅前盈利增25%
不過,滙控旗下歐洲區核心盈利首季按年大跌五成,一歐資證券行研究主管指出,滙控市賬率雖低,有吸納誘因,其季內表現亦大致平穩,但歐元區局勢始終為市場憂慮,單靠亞洲及拉美強勁增長,是否夠力持續燃點滙控前進,乃關鍵所在。
各界關注的成本控制則推進理想,截至3月底,按實際基準計,集團成本收益比率由去年同期的58.7%改善至55.5%,季內列賬計營運支出為103.5億美元,與去年相若。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則較去年底提升0.3個百分點至10.4%。
受信貸息差使債務公允值首季錄得26.44億美元不利變動影響,滙控首季股本回報率(ROE)跌至僅6.4%,遠低於策略日釐訂的12至15%區間下限,但行政總裁歐智華指出,若剔除與營運無關因素,首季ROE約11%,「有信心可達ROE目標」。他又強調,無意修訂一年前釐訂的各項指標,包括ROE或成本收益比率水平,後者目標區為48至52%。
去年中至今,集團共出售30項業務涉及27宗交易,首季錄得2億美元出售收益入賬;對於年內尚有多少項目劃為非核心範圍待售,歐智華只說下周的策略複檢日再詳述。
GBM是滙控首季核心盈利增長火車頭,季內稅前盈利按年增5%至30.8億美元,按列賬基準計,對集團貢獻佔比高達71.2%,其中外滙交易及利率相關收益分別按年飆升三成及21%。踏入4月份,他指GBM續見理想,股市雖略呈反覆,但股票資本市場及併購業務佔比相對較少,故影響有限。
滙融虧損縮 撥備續降
以市場分佈計,新興市場保持領軍,香港及亞太其他地區稅前盈利分別升21%及24%,拉美亦升11%。美國滙豐融資上季仍錄虧損,惟稅前虧損已較去年同期收窄至7.11億美元,季內撥備減值進一步降至10.62億美元,金額連跌兩季。滙控財務董事麥榮恩表示,上季減值和拖欠率均下跌,主因美國退稅季節因素,令當地還款率上升;但因消費融資組合持續縮減,故滙融仍有虧損。
集團已宣佈派首季股息0.09美元,他指集團一貫策略是每賺一元,分派股息的比率一定多於員工酬金。
《專家意見》
股價難大升
訊匯證券行政總裁 沈振盈
滙控(005)業績實際上有改善,以往被市場憂慮的指標陸續轉好,多少可令市場重拾信心。不過,滙控在72至73元有大阻力位,如果70元樓下則仍有吸引力,短期內可保持穩陣。不過市場上有更多好選擇,預料滙控股價難大升。
長遠看歐洲
城大教授 曾淵滄
滙豐季績一般,但不算太差。扣除減值核心盈利還是正增長,而且減值亦只係會計上的減值。歐洲業務還在虧損,長遠業務表現都要看歐洲表現,特別是歐洲的環境及政治因素。其他地區加起來還是正增長,亞太區同拉丁美洲的業務可以補回歐洲的虧損,相信未來幾季滙豐會繼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