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鄉郊地200公頃建屋環團恐元朗「天水圍化」

劃鄉郊地200公頃建屋
環團恐元朗「天水圍化」

【本報訊】為配合夕陽特首曾蔭權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的闢地建議,土木工程拓展署研究在元朗南一帶劃出達200公頃的鄉郊土地,興建公屋與私人房屋,預計今年底展開研究。環保團體質疑面積過大,擔心新界西北進一步「天水圍化」,又批評政府劃出的範圍集中在非原居民村落,是雙重標準。記者:黃偉駿

土木工程拓展署昨公佈,規劃及工程研究預計今年底展開,為期30個月,其間同時進行環境評估,並訂出具體的施工時間表。

憂影響郊野公園生態

署方計劃在唐人新村及大棠一帶,劃出200公頃「具發展潛力區」,並希望在潛力區內物色興建私人與公營房屋土地,期間會考慮公眾意見,按需要調整潛力區的位置或範圍。
署方承認,日後進行的平整土地工程,可能影響附近生態,包括大欖郊野公園、楊家村的具生態重要性的河流及大棠附近的活躍鷺鳥林。潛力區內也有一座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屏山唐人新村楊侯古廟,署方研究時會一併進行文物影響評估。
環保團體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質疑,今次政府研究轉為建屋的用地面積過大。他表示,曾蔭權在去年施政報告只是提出在新界北區及元朗劃出150公頃土地研究建屋,但今次土木工程拓展署劃出的範圍多達200公頃;且政府之前已提出在新界西北一帶發展土地,包括錦田與洪水橋等地發展,「係咪真係要用咁多地去起屋?咁落去成個新界北區都冇晒鄉郊土地!」

進行平整土地工程時,有可能影響到大欖郊野公園等地區的生態。資料圖片

疑刻意避開原居民村

李認同政府需開闢土地應付市民住屋需要,但認為研究地點時,應周詳計劃,擔心一旦規劃失當,會令新界西北進一步「天水圍化」。李又批評,土木工程拓展署劃出研究範圍時,刻意避開原居民村落,集中研究非原居民的村落做建屋用地,是雙重標準的不公平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