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今年公佈的首季經濟數據,大都較預期好,令人感到該國經濟正在朝復蘇的方向穩步邁進。然而,上周五勞工部公佈的非農業新增職位報告,反映勞工市場雖未算強差人意,但改善步伐已明顯放緩。對於美國勞工市場是否好轉,投資者宜採取觀望態度,因為對聯儲局未來的貨幣政策有決定性影響。
新職七成來自餐飲業
分析師對美國4月就業報告的評語好壞參半,差的當然是新增職位只增長11.5萬份,遠遜預期的16萬份;而好的則是勞工部向上修訂2月及3月份的新增職位5.3萬份。有指今年頭3個月新增職位之所以錄得強勁升幅,主要是因為去年冬天天氣較預期溫和,令到招聘市場較以往暢旺。
不過,勞工市場的狀況實在比勞工部公佈的還要差。首先,在新增職位當中,有近七成的增長是來自餐飲業、臨時工以及零售業務等,未能對勞工市場的長遠增長提供堅實的基礎。而勞工部公佈上月失業率為8.1%,按月下跌0.1個百分點,看似有改善,但數據或未能反映實況。
現時被勞工部用作官方失業率的是U-3。U-3失業率的計算方法是將失業但積極尋找工作的人口,除以勞動人口(即16歲以上65歲以下,沒有服兵役及被監禁的人口)。這個失業率不甚準確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將已放棄尋找工作的人口納入在內,而這些人數卻一直沒有下跌。
實際情況比數據還差
再者,被摒除在勞動人口以外的人數,上月增加52.2萬至8841.9萬人的歷史新高,這個現像可從勞勞動力參與率(laborforceparticipationrate)中反映出來。所謂勞動力參與率是將勞動人口除以總人口,勞工部公佈上月的勞動力參與率為63.6%,創30年以來新低。以上兩項因素令到美國實際的勞工市場,比數據所顯示的還要差。
踏入第二季,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前景未如想像般樂觀,加上歐債危機前景變數甚多,紐約期油上周五終跌穿每桶100美元水平,是今年2月中以來的低位。
事實上,美國總統奧巴馬及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均樂見油價跌回雙位數字。除了不用擔心高油價會窒礙經濟增長,亦毋須憂慮通脹升溫,若經濟數據未來數月繼續轉壞,聯儲局要推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李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