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候肝病人 一個「等唔切」

五候肝病人 一個「等唔切」

【本報訊】器官捐贈可為垂危病人帶來曙光,但近年港人對捐贈器官的反應越趨冷淡,以捐肝為例,今年至今只有8宗屍肝捐贈,以及11人願捐出活肝。瑪麗醫院外科部顧問醫生竺兆豪指,現時每5名輪候換肝的病人中,便有1人因等不及適合肝臟離世,他促請衞生署和醫管局加強社區教育,提升市民對器官捐贈的意識。

促提升捐肝意識

根據衞生署統計資料,本港去年曾分別進行30宗和44宗屍肝和活肝移植,較前年的42宗和53宗減少;今年捐贈情況同樣不樂觀,最新數據顯示,至今只分別進行了8宗屍肝移植和11宗活肝移植,兩個數字合計也只是去年全年的約四分之一。
竺說,器官捐贈的反應自去年下半年起轉差,平均每5名輪候換肝的病人中,便有1人因「等唔切」病逝,前線醫生絞盡腦汁想提升市民意識,例如兩周前他們於瑪麗醫院舉行記者會,介紹一名少婦車禍身亡後,家人願意捐出其心、肝、腎及眼角膜,救活6名垂危病人的個案,希望鼓勵更多人捐出已故親友的器官,「但結果一樣唔見有咩反應」。
政府近年透過廣告,並於九龍公園設立一個以器官捐贈為主題的「生命.愛」花園,宣傳器官捐贈,竺醫生卻質疑有關宣傳的作用;他促請衞生署與醫管局加強有關器官捐贈的社區教育,也希望市民切勿對求肝個案感到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