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推高通脹救經濟? - 盧峯

國際Z世代:推高通脹救經濟? - 盧峯

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以後,離經叛道成了常態,各國政府、領導人、央行為求挽救經濟紛紛推出前所未見又或難以想像的新政策。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先來一招零息,再來兩次QE2已教人刮目相看,難以想像。中國政府迅速推出四萬億元的振興經濟計劃同樣火力猛得驚人。想不到連向來在經濟政策上有規有矩,堅決反對政府干預經濟,視通脹為洪水猛獸的《經濟學人》也變得離經叛道,公開呼籲德國政府及央行放棄持守多年的反通脹政策,容許德國的物價及工資較快上升,以協助水深火熱的歐元區國家盡快擺脫困境。
推高通脹挽救疲弱的歐元區經濟從道理上不能算錯。要知道歐元區各國發展水平參差,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等跟德國、法國有相當距離,企業及個人生產力更是落後甚遠。在未形成歐元區以前,這些歐豬國家可以透過貨幣貶值來收窄彼此差距,避免國內要不斷減薪、減開支,令經濟雪上加霜。但當一眾歐豬加入歐元區後,它們便不能再透過貶值調節經濟,剩下的方法只有兩種:要求本國工人減薪酬福利以提升競爭力,又或是促使優勢國家工人加薪加福利或物價上漲以削弱他們的競爭力。
可惜,歐豬五國經過多輪緊縮政策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希臘失業率接近百分之二十,西班牙更高達百分之二十五。由於失業及政府收縮開支,不少歐豬國家政治,社會開始出現不穩定的情況。若果為了留在歐元區再進一步要歐豬減人工福利,經濟效果固然不顯著,政治社會動盪更可能進一步加劇,令歐元區前景更坎坷。
要扭轉乾坤,比較有效的方法是讓幾個強勢經濟體特別是德國推高物價工資,推高通脹,令她們與歐豬之間的差距收窄,令歐豬各行各業競爭力上升,並可以鼓勵更多德國企業及遊客到歐豬各國投資消費。在兩害取其輕下,《經濟學人》才願意離經叛道一下,鼓勵德國政府及央行推高通脹。問題是,上世紀20年代的超級通脹成了德國人一代一代傳下來的集體回憶,不管官員民眾都視通脹為萬惡之獸,為專政根源。《經濟學人》要說服德國人改變思路,接受以通脹救經濟實在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