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浮城》又過了一個關,是這樣的:每部電影上畫以前,院線要先看電影,看了以後,才知道這部電影的潛力,然後才能安排具體的放映時間。如果院線對這部電影有信心,會安排多一些放映場,上的時間也會好一點;一般來說,比起中午場、下午場,當然傍晚的放映場比較好,因為觀眾也比較多。自從知道院線在看電影之後,我一直在等結果,後來有了消息:看片的同事說,好看,電影中有好幾個地方都很感動。我算是放下了心,《浮城》是一個講愛和勇氣的電影,如果能感動人,那麼就成功了。「講愛和勇氣的電影」,這個概括簡單又到位,是楊采妮說的,我本來只會說,「這個電影是講家庭的核心價值的」,好像政治演說一樣,硬邦邦。沒有辦法呀!對着這個故事三年了,好像個老道煉丹,蹲在煉丹爐前三年,每天往丹爐中加水添柴,三年來煙薰火燎,待丹煉好了,只會說「好了」兩個字,「好了」,就代表一切了!
楊采妮目前在做導演,將會是她的第一部導演作品,劇本也是她寫的,那麼艱難的工作,真不容易。她說,在寫劇本的時候,為了刻畫劇中人的性格,必須描寫劇中人所做的每一個抉擇,因為通過抉擇,才會瞭解這是個甚麼人,而有了這個領悟之後,她對如何創造自己也多了瞭解。我也有這個體會,作者對生命的領悟越多,筆下的人越有光彩。
五月八日,7點45分,在總統戲院有一場為媒體預備的特別場,歡迎媒體朋友先睹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