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放榜 稅前料最多賺25%滙控業績慎防撻Q

明日放榜 稅前料最多賺25%
滙控業績慎防撻Q

【本報訊】滙控(005)本周二公佈首季度業績,但受交易盈利及出售資產獲利入賬等變化較大因素影響,證券界表示,首季滙控預測分歧將頗大,若包括本身債務公允值因素的除稅前盈利,按年計增長從單位數至25%不等;若扣除與營運無關的公允值因素,則介乎持平至增長逾一成。 記者:劉美儀

業界稱,集團按季盈利增幅肯定激升,但要顯著跑贏去年首季表現,並不容易。近期滙控股價隨大市回升,有市場人士擔心,升幅已反映首季業績增長逾一成的憧憬,若明日公佈的業績未達預期,股價或會調整。上周五滙控在港收報70.7元,跌1.19%,美國預託證券折合收報69.66元,較港收市低1.04元。

德銀:售資產獲認同

下周再進行策略日周年複檢的滙控,過去一年持續出售非核心資產,德銀亞太區域金融機構研究部主管余明麗表示,近期滙豐的債券價格在二手市場升至歷史高位,息率愈趨向下,此舉對發債公允值雖產生不利變動(因現時發債息率成本較以往更平),但可反映定息市場投資者對集團持續出售資產的認同,相信中長線對滙控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帶來正面支持。
在剔除公允值因素下,德銀預測滙控今年首季稅前盈利持平,季內純利按年倒退5%至39.61億美元。她同意,市場對首季預測將甚分歧,惟歐債問題未完結,歐美銀行業績亦令人失望,滙控單靠亞洲及新興市場支持,難在首季帶來按年增長驚喜。
法巴證券分析執行董事陳志銘亦認為,去年末季滙控盈利是四個季度中最低,僅21億美元,故今年首季必定按季反彈,今季淨利息及收費收益可望有溫和增長;而外圍市場較去年末季好轉,亦有利首季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GBM)表現,惟去年首季集團交易盈利已不俗,今年首季即使好轉,亦難按年大增。

歐智華任行政總裁的滙控,去年至今已出售約20項非核心業務。 資料圖片

信貸息差或有偏差

同樣,滙控去年首季減值支出是年內最低一季(23.84億美元),今年首季再按年大跌並不容易,故整體來說以實際基準(Underlying)計,他相信稅前盈利持平或低單位數增長預測較符現實,當中偏差的最大關鍵,是信貸息差變化對交易盈利及公允值的影響。
早前花旗及美銀美林報告均預測,滙控首季稅前盈利達61億美元,按年增幅約25%(未扣公允值)。
去年至今,滙控減售約20項非核心業務,套回資本金約90億美元,本月初完成出售的美國信用卡業務,滙控獲313億美元現金代價。
分析員估計,今年首季能入賬的出售資產獲利,或較零星及小規模;早前加拿大滙豐因出售零售經紀業務,賬面便獲利約8400萬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