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委會審批醫管局註冊申請兩海外醫生資歷疑不足

醫委會審批醫管局註冊申請
兩海外醫生資歷疑不足

【本報訊】香港醫務委員會上周開會,審批醫院管理局最新兩宗海外醫生有限度註冊申請。據了解,其中申請做精神科的醫生過去五年在海外監獄負責治療罪犯;另一名家庭醫學醫生只考取相關文憑。有委員指囚犯的病症與一般市民有差異,質疑該醫生是否適合人選。委員會已要求醫管局提交進一步資料,下月再開會審批。 記者:陳沛冰

醫委會上周開會審批醫管局兩宗海外醫生有限度註冊申請。據了解,其中一名申請於精神科工作的華人醫生,於海外行醫數年,未獲取精神科專科資格。他曾於社區門診任精神科醫生數月,過去五年於監獄任精神科醫生,負責治療囚犯。
另一名申請做家庭醫學的醫生來自內地,內地醫科畢業後曾來港參加醫委會執照試;但他未有到醫院實習,便到加拿大行醫,故當年沒獲發香港醫生執照。他於加拿大實習兩年後,考取了家庭醫學文憑,但未獲取專科資格。
有委員表示,囚犯的心理及精神問題與一般市民有差異,質疑該醫生是否適合到公立醫院,為一般市民診治。今年不少醫科畢業生申請加入精神科,但醫管局開設受訓職位不足,令不少人落空;現在卻聘請海外醫生,對本地醫科畢業生不公平。

要求醫管局派專家解答

據了解,會議上有委員認為醫管局提交的資料不足,如申請者資歷及現時精神科空缺數目等,故押後至下月初會議才表決,並要求醫管局派出專家解答委員疑問。
今年1月醫委會首次審批醫管局九名海外醫生有限度註冊申請,同樣是首次開會時遭不少委員質疑申請者資格,要求醫管局於第二次會議派專家解畫,最後全部通過。
精神科專科醫生李德誠表示,不評論個別醫生資歷,但於監獄或類似本港小欖精神病院病人,一般病情嚴重,如是性罪犯、有暴力傾向或患精神分裂症;但一般醫院及門診病人,病情未必如此嚴重。醫生由監獄轉往社區診症需要時間適應。精神科醫生必須能與病人溝通,熟悉當地文化,才能充份理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