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市場沒有預期歐央行會買債和擴大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的規模,但歐央行在議息會後,卻連如何再以貨幣政策紓解經濟困境也沒有表達,最基本的口頭干預也缺乏,跟最近的經濟情況明顯格格不入。最近公佈歐元區的PMI已創出34個月以來的最低紀錄,即使歐央行言論上支持政府推動經濟增長,惟此方面並非歐央行的工作範圍,對於央行本身的貨幣政策並沒有訂立新的方向,歐央行此舉明顯是漠視經濟衰退的風險。法國、希臘均於今日舉行大選,從近月多番出現反削赤、反緊縮開支的示威可見,反緊縮陣營在此次選舉將大有可能擴大勢力,未來跟德國將會出現更多的爭拗。
雖然自去年第四季開始,歐央行以LTRO來增加市場的流動性,不過只要將歐洲和美國M2的貨幣供應數字比較,便可發現歐洲的貨幣供應並無太大的增長,相反,美國卻有明顯的上升。由此可見,歐洲的LTRO將資金注入銀行體系之後,資金並沒有大量流出市場,而只是主要存於央行,或用以投資歐債,歐洲企業借貸環境仍沒有太大改善,LTRO難以扭轉經濟逐漸步入衰退的厄運。
數據未全面復蘇
雖然最近中、美兩地的經濟數據有所改善,惟仍未算全面,例如較着重中、小企業的中國滙豐PMI仍未能超越50的水平,美國新申領失業救濟人數的四星期平均值仍然上升,ISM非製造業指數下跌,均反映了經濟仍未算全面復蘇。
近年不少人以Decoupling的概念來預測亞洲地區的經濟增長,將會擺脫先進地區的拖累,但事實是,從GDP的角度看,歐盟已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系,若再加上第五大經濟體日本,兩者共佔中國及美國的出口分別達到25%及22%。筆者認為,歐盟及日本兩者經濟可謂已陷入「半死」狀態,在缺乏長遠解決方案之下,未來仍可能繼續拖累中、美的經濟,投資者須保持謹慎的投資策略。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